第499章 抵达(第2页)

 

“林局长,谁对现场的情况了解的多些,就在这儿说吧,听完我打算去现场看看。”

 

“李局……”

 

朱东君对李言诚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刚才下车后,他马上就找当前在场对案情最了解的那个柔怀的值班副局长询问了起来,现在听到领导说就要在这里听汇报,连忙示意那位值班副局长跟他一起过来。

 

“这位是柔怀县局今天的值班副局长唐永良,目前在场的应该就他对案情了解的最多。

 

唐局,你把你知道的情况跟李局汇报一下。”

 

唐永良瞄了眼林文涛,见局长点头了,他这才对李言诚敬了个礼。

 

“李局您好!”

 

“嗯”李言诚回了个礼:“唐局长,说一下你掌握的情况。”

 

“是,李局,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通过唐永良的讲述,李言诚终于搞明白了基本的案情。

 

案件的第一个发现人是受害的那家杨家的邻居赵大爷。

 

正常情况下,杨家夫妇二人早上都起来的比较早,农村没人睡懒觉,现在也进入了秋收季,生产队的大喇叭早早的就会响起来,催促队员们集合上工。

 

包产到户目前还是在部分地区试验阶段,虽然从前年,也就是七八年就已经有地方率先开展了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但其实这个举动一直都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

 

要一直等到再过几天,才会有正式文件出台,肯定了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

 

而真正等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实际上已经都到了八二年。

 

所以,发生凶杀案的这个村子,目前依然还是村民在生产队统一上工赚取工分。

 

邻居赵大爷发现邻居杨家似乎有些不对,不单单是他没见到杨家夫妇,还因为他也没见到杨家那双儿女。

 

平时一大早在村口溜达的他,都会遇到杨家那双儿女出来玩,可今天距离正常时间都过去半个小时了还没见到这两个孩子,赵大爷的心头忽然涌现出一股不详的预感。

 

在村口又转了一圈,眼见大伙都开始上工了,该上学的娃娃们也都结伴去学校,却还是没见到杨家四口的任何一个人,问了几个人也没人看到,便抬脚向自己家方向走去。

 

赵大爷是个孤寡老人,今年都七十多了,一辈子没孩子,老伴去世的早,现在家里就他一个人,和杨家都住在村子的另一头,两家说是邻居,其实中间还隔了一个院子。

 

那个院子之前住的是下乡的知青,现在知青都返城了,院子也空了下来,一条村里的小路将他家和杨家跟村里这边给隔开了,因为相当于是在村子最里边,平时也没人去那边,倒是显得他们住的那里清静了不少。

 

平日里邻居杨大光两口子对他颇为照顾,杨家的两个孩子跟他也很亲,所以今早发现没看到杨家的动静,他才会觉得这么奇怪。

 

路过自己家,再走过已经空下来的知青点,赵大爷站在了杨家的大门口,看着杨家那半掩着的木门,赵大爷心中那股异样感更加重了。

 

杨家比赵家更靠里边,并不是他去村口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也不知道杨家的大门是什么时候开的。

 

“大光……大光……”

 

赵大爷没有推门,而是站在门外大声叫着。

 

院子里没有丝毫动静,安静的让老赵大皱眉头。

 

“大光,你在家吗我进来了。”

 

赵大爷又喊了两嗓子,院子里边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不会真出什么事儿了吧

 

想到经常会过来闹事儿的大光媳妇儿的前夫,老赵不由得就有些担心。

 

杨大光和现在这个媳妇儿俩人都是二婚。

 

大光的第一任妻子在生下儿子不久就因病去世,他一个人是既当爹又当妈的带着孩子生活了两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这个妻子。

 

第二任妻子叫郭梅,娘家在另一个公社,嫁到了杨大光所在的这个村子隔壁的村子,两个村子属于一个公社。

 

郭梅嫁过来后,两年了一直都没怀上孩子,婆家一天到晚说她是不下蛋的母鸡。

 

如果只是这样还罢了,关键是她嫁的那个男人也不是个好东西,整天不好好干活挣工分不说,就爱喝酒、耍钱,对她也是非打即骂。

 

郭梅被打的实在受不了,说啥都不跟那家伙过了,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才硬是把婚给离了。

 

这年头对离婚的女人实在是不友好,娘家嫌丢人,不让她回去,离了婚的女人没家了。

 

杨大光的有个表姑家就在郭梅嫁的那个村子。

 

表姑了解郭梅的情况,知道她因为一直没生孩子,又被打的实在受不了了才强硬的选择离婚,本质上是一个踏踏实实能好好过日子的女人。

 

自己的表侄子刚好死了老婆,一个人带了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踏实肯干,但就是家里没个女人,父子二人的日子过得可怜兮兮的。

 

表姑一合计,就将无家可归的郭梅介绍给了自己的表侄子。

 

杨大光高兴坏了,他根本就不在意郭梅到底能不能生,只要能跟他好好过日子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