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河尾滩哨所

十月十六号,张小源随四长老林天霸等人,还有天龙二部的全体人员,乘飞机前往藏区,登机时天龙二部所有的人,纷纷向张小源问好。

 “五长老好。”

 “五长老好。

 “……。”

 “你好。”

 张小源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

 飞机在藏区拉市降落,然后乘车来到了市中心龙炎阁的办事处。这是一栋酒店,是龙炎阁的产业。为了便于林天霸的管理,天龙二部的办公住宿也设在这里。晚上林天霸为张小源和天龙二部,举行了接风洗尘宴。

 林天霸真是一个豪爽的西北汉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从张小源到天龙二部的人员,挨着敬了每人了一杯酒。还接受了张小源和天龙二部人的回敬。

 张小源也没能逃过,也被众人给敬了一轮酒。礼尚往来,张小源也回敬了大家一轮后。就感觉头晕脑胀,因不胜酒力,只好运功化解了体内的酒精。人才轻松舒畅多了。

 宴席结束后,张小源开出了一张药材清单,让林天霸安排人连夜去采购。

 第二天,张小源要求先去藏疆区域的,华y边境线上海拔最高的五个哨所,神仙湾、天文点、河尾滩、温泉、空喀山口之一的,海拔高度5410米,环境最艰苦,条件最差的河尾滩哨所。这里终年冰封,高寒、缺氧、低压,强紫外线和宇宙射线。官兵们执勤训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张小源和天龙二部的人全部换上部队上防寒迷彩服,包括鞋帽手套。

 一行人分别乘坐了七辆猛禽越野战车,前往河尾滩哨所,在路上休息的时候,张小源发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天龙二部全部人员面色红润,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就问道。

 “你们现在有没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不舒服等现象?”

 “没有什么不适,和平时一样。”天龙二部的人说道。

 “肖队长,你们这辆车的人先把吊牌取下来给我,看看身体有什么反应?如果反应严重就通知我。”张小源收了五个人的吊牌。

 “是,五长老。”肖战说道。

 越走海拔越高,一个小时后,张小源车里的对讲机传出肖战的声音。

 “五长老,我们现在头晕脑胀,心慌气短。”

 “停车。”张小源让司机停下车。

 “五长老,发生什么事了?”林天霸问道。

 “四长老,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张小源下车后,把吊牌还给了五人,不一会就看见五人潮红的面色转为正常。

 “你们现在的感觉还头晕脑胀吗?”

 “五长老,现在好多了。没有想到这个吊牌还有如此作用。”肖战说道。

 “五长老,我以为这个吊牌就是训练场发的纪念品,没有想到还能医治高原反应。”一个龙尾山训练场出来的队员说道。

 “肖队长,你们不要小看了这个吊牌,关键时刻能保你们性命周全。转告你的队员,千万不要丢失,否则那就是把命给丢了。”张小源传音给肖战。

 张小源回到车上后,林天霸问道。

 “五长老,还有没有吊牌,给我一个试试。”

 张小源拿出一个杂系吊牌递给林天霸,一个一次性的吊牌递给司机,说道。

 “四长老,你们戴上试试效果如何?”

 “谢谢五长老。”林天霸和司机说道。

 前进了一个小时后,司机说道。

 “五长老,戴上这个吊牌,一点高反都没有了。这也太神奇了,要是边防战士每人一个那就好了。”

 “我这次来就是奉阁主之令,目的就是改善边防战士这一身体状况,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吊牌能有如此作用。只这类吊牌制作成本太高,全面普及是不可能。但是有了这一发现,应该能解决此问题。”

 “五长老,每年都有因高反而牺牲的指战员。如果能解决这一难题,那将是战士们的福音。遗憾的是这样的吊牌无法大范围的普及。”林天霸说道。

 ……,……。

 张小源一行七车,用了两天时间到达了河尾滩哨所,林天霸在战区有挂职,有自由进出哨所的权力。

 哨兵检查了林天霸的证件后,就用对讲机报告了连长。

 这里的营房只是一栋二层楼房,占地面积大约一千多平米左右。一楼是餐厅、仓库和训练场地,二楼是办公室和宿舍。

 这是一栋长方形的建筑,如果需要阵法全部覆盖,至少需要十块翡翠原石。只有把这五个哨所走完后才知道具体情况。

 从哨所中跑出两个人,来到林天霸和张小源面前,立正敬礼说道。

 “首长好,我是边防连连长牛亮。(指导员董卓伟)”

 张小源和林天霸回礼后,说道。

 “林天霸。”

 “张小源。”

 “不知道首长来我们哨所有什么事情?”董卓伟问道。

 “军委知道你们这里的条件艰苦,特派张教官前来调研,看看能否改善边防战士的生活条件。”

 “二位首长,请到办公室休息一下。”董卓伟说道。

 “谢谢。”张小源说道。

 “一排长。”牛亮对着营房喊道。

 “到。”一个中尉跑步出来。

 “你带这些兄弟们到餐厅休息,通知餐厅安排生活。”牛亮说道。

 “是。”中尉答应道。

 林天霸和张小源跟随牛亮、董卓伟走进营房上楼,来到连长办公室。张小源直接说道。

 “我这次是奉上级命令前来调研,请连长指导员介绍一下这里的情况。包括地理环境和指战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情况。”

 “河尾滩哨所,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哨所,海拔高度5418米,终年冰封,高寒、缺氧、低压,强紫外线和强宇宙射线。官兵们执勤训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指导员董卓伟介绍说道。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突发性的高原反应综合症,十有八九就是牺牲。”

 “牛连长,现在有没有身体比较差,高原反应比较严重的战士,能否叫上来让我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和药物。”

 “隔壁就是医务室,昨天有一个战士巡逻时突发身体不适,现在正在医务室吸氧治疗。”牛亮说道就带张小源来到医务室。

 张小源看见一个年轻的战士躲在病床上,面紫唇青,头上戴着氧气罩。张小源上前给战士号脉后,加上神念的透视,就清楚了高反的病因,其主要原因就是地处高原缺氧,血氧饱和度过低,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头疼头晕,心慌气短等现象。

 “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张小源问道。

 “现在感觉就是胸痛无力,呼吸困难,还有就是有点头疼头晕的厉害。”

 张小源知道在这医疗条件有限的哨所,唯一的有效治疗办法就是吸氧。在配合布洛芬、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药物治疗,但过程缓慢,效果不佳。加上这些都是激素药物,对身体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