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遇见神班门弄茶

第436章 旁听

第 436章 旁听

 鲜卑人本来是游牧民族,权力结构是部落酋长制。

 酋长制特点是嫡长子继承权力。

 也就是:无论是家庭、家族,还是部落、部落联盟,最高权力由正妻所生嫡长子继承。

 嫡长子继承权力后,叔辈中的成年者可以自立门户(小部落、家族分支)。

 但小部落、家族分支要接受侄子辈的新酋长或族主节制。

 否则视为背叛。

 鲜卑人入主中原,定居,成立国家,成为国家统治者后,他们的官僚制度也与时俱进。

 官僚分武官、文官。

 鲜卑人的武官制度还好说,原本有骨架基础,慢慢改进、发展,问题不大。

 但文官制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他们主要参考晋朝汉人文官制度,又加入了自己的发挥。

 中央层面,北魏实行三省制,即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查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不过,北魏创造性地搞出了一套四方尚书制度。即设立东部尚书、西部尚书、南部尚书、北部尚书。

 这与后世设立的“华东局、华南局、西南局、西北局、华北局、东北局”等等,有些类似。

 反正,北魏从成立到覆灭,140多年里,文官体制改革一直没停过。

 文成帝拓跋濬时期,北魏进入相对和平时代。

 这时的军事制度,与南方的宋国差不多。

 按规制,大司马是最高军事长官,都督全国诸军事。

 作战时,则任命“大将军”行使最高军事指挥权。

 ——这是一品。

 大司马之下,是几类重号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等。

 ——这是二品。

 以上只是制度规定。

 而真实现状是:无论是一品大司马、大将军,还是二品重号将军,都没必要满编满岗。

 一来是大伙都不够资格;二来是因为如果大佬太多,朝廷一定多扯皮、国家多半乱套。

 当年司马家族篡魏建晋后,为了回报支持者,把所有官位都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