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遇见神班门弄茶

第373章 第三据点(第2页)

这盱眙城内搞出一队民兵,倒是守护自己家园的高招。

臧质正打算开口要对方安排个驻地,让自己的残部去休整。只听沈璞道:“臧将军,魏国五路大军已全部越过了淮河,直指长江。江淮之间生灵要么惨遭涂炭,要么成了魏军战利品。但彭城、盱眙、寿阳几城,并没陷落。彭城有江夏王、武陵王坐镇,寿阳有南平王统领。下官建议:大人不妨将辅国将军府暂设于盱眙城,在此地建立指挥部,与三位王爷遥相呼应。到时皇上腾出手来驱逐胡虏时,这三个据点的作用,定然非同小可。”

臧质心里一惊。

是啊,眼下,长江以北几乎全部被魏军攻陷,只剩三个据点。

朝廷是绝不会任由魏军霸占淮河以南区域的。

除非亡国。

那么,宋军一定有反击魏军的那一天。

如此想来,彭城、寿阳、盱眙的作用就大了去了。

这盱眙太守还真是高瞻远瞩,心胸也够宽广。

他不但看到了这点,还主动把这盱眙的主导权让给自己。

臧质心里对沈璞生出很大敬意。不过他也不会表现出来。

臧质思索几息,道:“沈太守太客气了。本将军一路血战过来,兵力只剩几百。怎能喧宾夺主?”

沈璞赶紧道:“下官知道:将军由寿阳一路杀过来,斩杀敌军数量是折损军士的数倍。剩下的这几百官兵,哪个不是战功累累、一以当十的勇士?下官才能、资历有限,请将军为国着想,统领这盱眙据点,为全面驱逐胡虏早做准备!”

臧质站起身。

沈璞也起身站定。

臧质:“好。既然沈太守有这个意思,那本将军决定,辅国将军府就设在盱眙城。本将军的副将、裨将均已战死。还要委屈沈大人,暂代辅国将军府副将之职。咱们共同来谋划这江北第三据点。沈太守以为如何?”

“乐意之至!多谢臧将军。”沈璞拱手道:“下官一介书生,蒙将军青睐,委以重要武职,深感荣幸。属下一定尽心尽力,为将军分忧。”

二人达成一致,相视会心一笑。

接着,沈璞安排人带臧质将军和残部先去休整。

*****

元嘉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450年,腊月二十三日,拓跋仁部抵达长江边江西镇;

二十五日,拓跋仁部向东移驻历阳城。同日,长孙真部抵达此地。

历城也就是后世马鞍山市和县。

二十八日,魏国皇帝拓跋焘抵达瓜步城。即建康石头城正对面,刘义隆下旨刚建好不久的一座小城。

同日,拓跋建、拓跋那抵达广陵城。即扬州。

魏国60万大军,一字长蛇摆在广陵至历城300里长江北岸,声势骇人。

之前,魏军突破淮河一线时,刘义隆已经下达“长江戒严令”,宣布建康进入紧急状态:

兰陵至历城一线,军民全部撤退到长江以南;

建康城戒严,征用丹阳郡全部男丁,发放武器,巡守长江南岸;

全国王公贵族男子全部从军,参加各种军事服务;

调集全国水师汇集建康,封锁兰陵至历城长江水面:垣护之驻石头城外、刘兴祖驻守白下(南京金川门外)、建威将军蔡元邕守裨洲(南京西江心洲)、羽林军孟宗嗣守新洲上游(南京正北江兴洲)、建武将军泰容守新洲下游、镇北中兵参军向柳守贵洲(镇江江心洲)、到彦之之子到元度守蒜山(南京东)……

所以,当魏国大军抵达长江边时,有两个场面让他们目瞪口呆:1.长江的江面竟然宽阔至十几、几十里,看不清对岸。这哪是江呀?这分明是海好不好?2.几百里江面上全是宋国大小船只,穿梭来往、遮蔽水面。

前面提过,魏国军队听说两件事就头疼:攻城、水战。

现在,眼前呈现出这么一副景象,魏国将士们心里立马明白:魏军饮马长江是做到了。但想要攻打对面的宋国都城建康,与登天差不多。

……

宋国皇帝刘义隆让太子刘劭进驻石头城,总督整个长江防务,对江面上的舰、船、舟、艇,以及其上所有将士拥有调动、生杀大权。

丹阳尹徐湛之负责陆上军队指挥。

吏部尚书江湛兼任领军,负责后勤补给。

同时,刘义隆颁布悬赏诏令:

斩魏主拓跋焘头颅者,封八千户开国县公,赏布、绢各万匹,金银各5百斤;

斩魏主子弟者,封四百户开国县侯,布、绢各5千匹。

这天,刘义隆在吏部尚书江湛、丹阳尹徐湛之陪同下,视察长江防务。

他们来到石头城。太子刘劭出迎父皇。

太子行礼后,刘义隆道:“此次北伐失败,责任在朕。太子你当时的意见是对的。”

刘劭赶紧作揖道:“儿臣惶恐。儿臣恳请父皇收回刚才的话。朝堂议论国家大事,直抒己见是臣子本分,儿臣当不起父皇称赞。如今君臣同心、对付胡虏大军是第一要务,儿臣以为过去的分歧不宜再提。”

刘义隆点头。叹口气又道:“如果檀道济没死,胡虏岂敢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