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汇报(第2页)
刘穆之的来头也不小。他与刘裕一样,祖上都是汉高祖刘邦。刘穆之祖上是刘邦庶长子刘肥。
刘穆之为人本分,不贪不色。刘裕更加信任他。
诸葛长民放下茶盏道:“道和兄,本长史收到风言风语,说咱与太尉不合。你说这是咋回事啊?”
刘穆之字道和。他不慌不忙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盏,呵呵直笑道:“长史大人,您这是当局者迷呀!太尉出征,将家中老母亲和年幼弟弟都托付给您照顾。世上还有这样不合的太尉与长史吗?”
“那倒是。”诸葛长民捋捋胡须,笑道:“太尉出征前,确实亲口将家中老小托付与本长史。谓唯有如此方可安心在外讨伐逆贼。”
刘穆之马上接话道:“这不就说明一切了吗?谁还敢怀疑太尉对您的信任呢?”
二人越聊越投机,越聊越轻松。直到尽兴才散。
刘穆之回到家,官家方伯迎上来,小声道:“孙延安军曹在后堂等您。”
刘穆之微微点头,接受夫人、儿子问候后,从容进入后堂。
儿子刘坚甲不动声色在附近守护。
后堂中,刚刚晋升游击营骑兵部司马的孙延安,身上裹着斗篷长披,立在里面。
见到刘穆之进来,他褪下斗篷,抱拳弯腰道:“属下孙延安拜见将军。”
刘穆之伸手扶起他,示意他坐。自己也随意坐下。
孙延安坐下后道:“大人,朝廷今年在吴地征募的四万新兵,三万编在牙门军,一万精兵编入中军四营。属下在游击营任骑兵部司马。骑兵有两部2000人,首领是都尉陆彧。另一部司马名诸葛健义,来自诸葛长史家族。”
刘穆之点头。提醒道:“陆彧来自陆家,祖上与诸葛家并不和。不知怎么这此人得到诸葛长民看中。你要当心些。还有什么情况吗?”
孙延安犹豫一下,还是道:“这批新兵中,有一位来自钱塘县乡里的养蚕户骑手,非常…不好理解。”
“不好理解?”刘穆之道:“说说看。”
孙延安道:“此人名萧西风,20岁,钱塘县古桑里人。属下打听过,除了短暂待在乡镇岳父家,其它时间他一直在里围子里养蚕。但此人有一匹河套良驹,一把大漠弯刀。这两样都非凡品。属下派人引他出过手,见识了他一招马上弯刀功夫。属下思索良久,自觉破不了他那招。他得到诸葛健义拉拢,破例升为骑兵屯长。此人若是敌人,那就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