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遇见神班门弄茶

第151章 门道(第2页)

 最开始时,赵广汉张贴通告,说明大竹筒的作用是接收“告缗简”。

 说到告缗,就必须提到算缗。

 这是武帝时代,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三人执行的“盐铁酒专营”政策的配套措施。

 算缗就是财产税。

 它由政府向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车船拥有人征收。

 商业税率是“二千一算”。

 “二千”就是2000枚铜板(五铢钱)的意思。“一算”是120枚铜板。

 缗,是穿起铜钱的丝绳。一缗是一贯钱,即1000铜板。

 “二千一算”就是说,做生意赚取两贯钱,得缴税120铜板。

 这是对商人的规定。对手工业、高利贷、车船使用也规定了不同税率。

 “告缗”则是针对偷税者的。

 武帝时,“告缗令”规定:政府奖励告缗者。告发属实,罚没被告发者所有财产,从中拿出一半奖励告发者。被告发者还得戍边一年。

 赵广汉在大街小巷安装的大竹筒,最初就是用来接收“告缗简”的。

 后来,赵广汉发现,竹筒里也有告发小偷的、检举隔壁老王的、提供官员贪污线索的…

 于是,赵广汉推而广之,凡是检举揭发书,都可以放进大竹筒。

 他安排一帮人专门搜集检举书,分门别类后交京辅都尉处理。

 这帮人的头目就是杜健。

 后来,大竹筒里的情报越来越多,越来越杂。

 赵广汉经过思考,在自己的衙署装修了一间特别办公室,由杜健负责,带着一帮人处理竹筒文书。

 为了提醒其他人不要擅闯此屋,就把大门油成红色。杜健那帮人就称“红门”。

 由于各种情报、信息越来越多,红门成员不断增多。

 到后来,不管是告缗,还是抓小偷,或者查贪污…只要到红门里找线索,办事效率就高得多。

 赵广汉尝到甜头,索性把红门发展成了专业情报组织。直属自己管理。

 再后来,赵广汉给杜健等大小头目加封了都尉下属的官职,给了他们行动权。

 红门成了情报兼行动组织。

 真正的官员并不多,而是以发展下线成员的办法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