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342章 危机也是机会(第2页)

“讨厌,我已经是大人了,不要亲我。”

“嗯嗯,你已经是大人了。”

竹下雅人一点也不在意女儿的推搡,笑呵呵的将她重新放回到地面。

“妈妈,妈妈,你看爸爸。”

竹下慧有点不开心,小跑着来到母亲身边告状。

“爸爸工作一天了,我们就原谅他好不好。”

小女孩咬着手指想了想,然后奶声奶气的说:“那,好吧,这次就原谅他了。”

说完,又噔噔噔的跑到青年身旁,然后拍了拍他的手掌表示原谅你。

很童真很有趣,竹下雅人整个人都治愈了。

“我准备让女儿明年上小学,你觉得哪里比较好。”

虽然平日里练歌、唱歌什么的很忙,但坂井泉水一直都没有放下对女儿的教育。

不仅有请家庭教师,还经常亲自监督女儿的学习。

只能说,大多数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

“去读公办小学,不是已经说好了吗”

“我知道,就是不知道该选择哪里。”

“选个名声比较好,离家还比较近的吧。”

虽然心里暗自腹诽恋人太过着急,女儿差不多还有一年时间才会上小学。

但青年一点也没表示出来,他怕引起家庭纷争,也怕孩子误以为自己不重视她。

5周岁6毛岁的年龄,很多事情已经开始留有印象。

“我知道,就是有些犹豫,感觉哪个都有缺陷。”

“这样,我明天找个专业的帮你参考,到时候选个最合适的。”

“嗯,听你的。”吃过晚饭,坂井泉水陪着女儿看电视节目,竹下雅人则在另一个有电视的房间观看当日重要新闻。

当他看到日本厚生省官员说日本医保资金不够用,需要进一步降低医保资金支出,进行更深层次医疗改革的时候,忍不住一拍大腿。

“这,我们的机会来了”

虽然不想幸灾乐祸,内心也有些伤感,但眼下确实是星海集团进入医疗行业的最佳时机。

80年代,日本整个社会都非常有钱。

政府财大气粗的为民众提供高额的医疗补贴,医药公司赚钱赚到手抽筋。

医药公司有钱,自然非常舍得投资开发新药。

因此8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医药强国,新药年产值占全世界的29%。

进入9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崩溃,财政收入下降,再加上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种严重依赖财政输血的医疗模式走到了尽头。

此时,政府需要进行艰难的选择。

在有限的医保资金下,究竟牺牲哪一方的利益

如果放弃平价医疗体系选择开源的策略,必然导致患者治疗成本暴增。

在经济下行,社会开始出现破产潮、失业潮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大量人口因病返贫,进一步激化本以非常严重的社会矛盾。

没有人敢这样做,没有人想被千夫所指。

如果坚持平价医疗,那么就需要走节流削减医疗开支道路。

这条道路有两个主要方向,降低医院成本,降低医药成本。

但当时医院已经因老龄人口的暴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一旦降低医院运营支出,整个医疗体系都会崩塌,后果过于严重。

因此压缩药品成本,几乎成为了唯一选择。

更重要的是,日本医保是日本医药公司最大买方,医院公司无力进行反抗。

因此在1991年,日本厚生省直接拿医院公司开刀。

一刀切的规定,无论药品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是多少,药品价格每两年必须强制降低5%。

这就是在日本毁誉参半的,药品梯次降价改革。

起初,除了药品公司,社会对这一政府政策普遍表示支持,认为此举有利于降低医保政策。

但凡事都有代价,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酝酿才会出现。

“果然,什么时候都要掌握自主权啊。”

想到日本医药公司更为悲惨的命运,青年就忍不住摇头。

是的1991年的日本医药改革只是个开始,残酷的还在后面。

1993年,随着经济情形势进一步恶化,失业潮逐渐蔓延。

日本100多万户家庭开始断缴医保,国民医保首次出现超千亿日元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