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332章 产业转移(第2页)

 

人都喜欢占便宜,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大家自然更愿意买落后国家生产的便宜货。

 

同时衣服还是易耗品,纺织厂的货只要够便宜就不愁卖。

 

如此一来,落后国家就可以靠卖衣服完成原始积累。

 

“等到国家靠纺织业赚点钱之后,自然会向上发展,这时国家会再次对重工业进行升级。”

 

“比如说发展科技含量更高,但同样可以容纳天量就业人口的汽车行业。”

 

“亦或者发展电子产业,一边代工积累经验,一边试着制作更好的产品。”

 

汽车行业,每个有点野心的国家都会进行发展,然后发展成国家基石行业。

 

后世的日本和德国能成为发达国家,汽车的贡献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第一。

 

与此同时美国,就算汽车公司每年都在亏钱,也要用政府补贴养着他们。

 

没办法,汽车行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平日里生产生活用车,战争时则可以瞬间变成军车和坦克生产基地。

 

至于电子行业,也是类似的情况。

 

早期日本电子公司,都走边模仿边创新路线。

 

以索尼为例,最早的产品就是对美国零件的组装。

 

其实当下的菊厂,也是类似的情况。研发的交换机,就是对国外企业的复制粘贴。

 

甚至到了21世纪,菊厂依旧在为电信公司做代工,生产专用的电信手机。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颗创新的心。

 

菊厂复制国外交换机,赚来的钱都投入到设备研发。

 

最终公司成为世界最强的通信设备制造公司,每年都提交大量重要专利。

 

手机也是类似情况,最早帮电信公司代工,最后成为中国手机的最佳代表。

 

竹下雅人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内容,甚至都有点偏离主题。

 

不过很快,他又重新将话题拉了回来。

 

“刚才我说的可能有点乱,那么我现在就简单总结一下。”

 

知道接下来的可能是重点,因此下面的听众都将耳朵竖起来仔细倾听。

“我们可以清晰的通过世界各国gdp的变化,看出产业转移之事。”

 

“四五十年代日本工资低,因此美国纺织行业向日本转移。”

 

“等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纺织业开始向韩国、湾湾、港岛转移。”

 

“而等到九十年代,纺织行业又开始向东南亚和中国转移。”

 

“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做些服装进出口生意,只要采用先收取成本,到之后再收取利润的模式,很容易赚到钱。”

 

九十年代进出口贸易没有那么激烈,因此也不需要货到付款。

 

后来做进出口生意的变多,大家开始极致内卷,才会走货到付款路线。

 

“不过要注意的是,落后地区国家,不仅要收成本,利润也要收才能进行发货。”

 

发展中国家的生意不好做,很少有诚信经营的客户,必须万分小心。

 

“此外,电子等制造业,也是产业转移的大户。”

 

“比如说日本,就因为成本的快速增长,将大量制造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和中国。”

 

随后竹下雅人笑着唠叨说:“我们星海集团也在这样干,将大量制造业工厂搬到申城和京城。”

 

“制造业利润微薄,竞争对手又多。如果不转移到低工资国家,根本就撑不住亏损。”

 

后世的中国已经形成工业全产业链,想要制作一样东西,可能都不需要出本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物流方面的成本。

 

但就算如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工厂也在向外转移。

 

比如说越南,就承担了中国相当多的转移工厂。

 

不过越南体量太小,注定无法容纳中国的天量转移项目。因此茫茫多的项目,依旧会留在中国。

 

至于印度,这个国家没有信用可言。就算有人投资建设工厂,早晚也会黯然离开。

 

如此糟糕的国家想要成为制造业转移的下一步,难度同样是地狱级。

 

这也算是后世中国,在面对其余国家竞争的一种优势。

 

简单梳理完产业链的相关事情后,青年再次提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