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半导体巨头(第2页)
日立公司出售给星海集团的先进晶圆厂,堪称星海电子前期最重要事件。
有了这座晶圆厂,青年才能早早实现各种规划。
金井务表面很苦恼,内心其实非常开心。
他拉着竹下雅人的手坐下,然后开始聊半导体的事情。
“本来想着借助个人计算机行业大发展,我们沾光卖掉更多内存芯片。”
“没想到竟然出现了三星电子这个异类,亏本也要和我们不停的打价格战,真是愁人。”
三星电子现在就是曾经的日本公司,就是要独霸整个半导体内存产业。
至于钱,根本不用担心,有整个韩国进行兜底。
这也是前世,韩国作为亚洲经济不错国家,却一碰就碎的最大因素。
大企业以非常夸张的形式举债发展公司,几乎将全部外汇资产消耗一空。后来成为美国的菜单,才重新缓过神。
“是啊,确实很烦,但只能继续投入顶住。三星电子如此不顾后果的扩张,很容易失速破产。”
说到这里,青年又在心里不充了一句。
“前提是美国不干预。”
但这又是不可能的。针对日本半导体发展,是美国90年代一项基本国策。
无论是韩国的三星电子,还是湾湾的台积电,都是这一国策的产物。
韩国和湾湾规模小,就算发展起来美国也无所谓,可以轻易完成肢解拆分。
日本不一样,此时人口数量大约等于美国的一半,严重威胁到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布局。
如果不是国际和平势力太过强大,以及担心盟友离心离德,美国都有心出动军队直接干掉日本半导体公司。
“真羡慕你,有那么多资金,我们公司很难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
日立公司有钱,但作为财阀的一员也要出资救助亏损企业,已经拿不出太多资金。能维持一般研发进度,已经是日立公司的极限。
至于像三星电子一样疯狂,已经不再是日立公司的选择。
这可能也是光脚者和穿鞋者的区别吧。
7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处于萌芽阶段,大家基本没多少东西,自然可以轻松梭哈。
90年代不一样,日立等公司已经成长,开始爱惜羽毛,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闯劲。
来自政府的支持不足,也是日本半导体产业节节败退的关键。
为了避免地产价格下跌造成市场连锁崩溃。日本政府几乎将全部的资金,都用在保就业上面。
至于对科技的扶持,基本上干打雷不下雨。只出台各种政策,却不给钱。
完全是空头支票。
“如果日立缺钱,我们星海集团还乐意进行投资。”
“这个倒是不至于,只是资金有点紧缺。”
日本几大财阀很警惕星海集团的极速扩张。
如果不是遇到经济危机,并且星海集团未进入银行业,说不定几大财阀已经合力打压。
可以说,竹下雅人算是等来了一个天赐发展良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芝社长佐藤文夫、富士通社长山本卓真、索尼社长大贺典雄陆续到达,聚会正式开始。
大家并没有立马谈论正事,而是先聊聊天,然后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享受美女招待。
吃的差不多后,关本忠弘扬了下手,接待人员便识趣的迈着小碎步快速离开。
接下来的谈话可能涉及到企业机密,不适合外人在场。
“竹下桑,贵公司已经决定进军个人电脑行业了吗”
“并不会,我们只是给星海操作系统打个样,不会在日本更大规模扩张。”
日本个人电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远超美国,星海集团并不想趟这个水。
再说,如果软硬件都独占,那么销售份额注定不会高。
可能会像未来的苹果手机那样赚到大量钱财,但非常不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
后世的谷歌手机一直发展不起来,也有这方面的思考。
如果你是一家手机硬件生产巨头,发现开源的软件操作系统公司也在布局手机硬件市场,最后的结果绝对是离心离德。
以前世微软的强势,最后都不得不屈服于电脑硬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