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291章 开发要趁早(第3页)

星海电子的电脑研发中心就在东京市内,不到30分钟,几个人就坐车来到位于港区的星海电子第二实验室。

“竹下会长,郭士纳社长,上午好,我是第二实验室负责人藤村雅哉。”

“藤村桑上午好。不错,接待上级就是要这样,继续保持。”

竹下雅人环视一圈,发现只有个别领导和员工前来接待,基本不会影响到大家工作,不禁露出满意的表情。

“嗨!”

藤村雅哉额头差点紧张的流出汗水。

还好自己平日里有收集关于会长的喜好,星海电子总部那边也隐晦提醒,自己这才没有犯错误。

简单的客套两句后,一行人直奔实验室。

“会长,社长,这位是我们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岸间正己。”

“岸间桑,你好,你好。”

出于对技术人员的尊重,青年主动伸手问号。

“竹下会长好!”

岸间正己没想到会长这么的热情,一时之间有些发懵。直到郭士纳也跟着主动问好,脑袋才重新清醒过来。

接着,藤村雅哉开始介绍电脑项目组的核心负责人小野信夫。

简单的自我介绍过后,青年单刀直入的询问电脑配置一事。

“我们的电脑cpu是多少位处理器”

九十年代初的电脑cpu技术还比较简单,因此当下世界cpu芯片领域还处于百齐放、百家争鸣状态。

不算日本和欧洲厂商,单单是美国就有英特尔、ib、惠普、摩托罗拉、德州仪器、sun等大大小小的公司竞争。

所以星海电子点小钱,就可以非常容易的拿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研究成果。

“32位,通过ib和sun的技术购买,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32位处理器电脑。”

星海电脑之所以研发时间长达两年半,最重要的就是想吃透cpu等关键技术。

如果只走组装路线,根本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一个月都算长。

“很好,软件方面跟上了吗”

英特尔之所以能在后来的cpu大战中胜出,靠的就是软件兼容性优势。

毕竟硬件再牛,没有软件用来使用也是一坨。

“日汉双语,以及英语的基础办公软件,比如word、excel、ps、ppt等,已经分别由星海软件和金山软件完成制作。”

“更多的专业类型软件,预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小野信夫一直有在跟软件部门进行沟通联络,目的就是在英特尔进不来日本市场,不重视亚洲其余国家市场的时候,尽全力将自家电脑在整个亚洲市场铺开。

至于美国市场,他现在还不敢想。

国外的电脑公司想要进入美国市场,只能走并购路线。比如未来的联想,就是靠收购ib个人端电脑业务打入美国市场。

“继续保持,只有软硬件结合,才能让我们的自研cpu电脑走的更远。如果没有足够多软件支持,我们就会成为下一个苹果电脑。”

眼下的苹果电脑还很独立,使用的是摩托罗拉cpu,但市场占有率已经不足10%,早就没有了昔日的辉煌。

“嗨,请会长放心。”

干巴巴的交流,总是不如实际使用来的痛快。

青年随便开启一台测试机,准备试试新电脑的成色。

“开机速度比较好,看来没少做这方面的优化。”

“是的,大家接触电脑的第一步就是开机,开机不好很影响购买者的实际体验。”

“说的很对,开机就和人的相貌一般,确实影响第一印象。”

虽然微软的窗口3.0和后世十分的不同,但青年已经较为适应。

他熟练的打开表格,开始模拟日常办公。

“这个还需要打磨,感觉还是有那么一丝别扭。”

青年摇了摇头,对公司的excel样式软件不是很满意。

“明白,我等会就和星海软件那边说明情况。”

“提个醒就好,我下午也要去一趟星海软件。”

“明白!”

“很好,继续努力,公司必须以英特尔为目标。”

“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