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京1986落日满余晖

第165章 发散思维

 竹下雅人对富士重工起了心思后,立马让林清浅收集这家公司的相关资料。 

 女孩的行动迅捷干练,三天时间就完成初步调查。 

 “会长,这是我整理好的资料。” 

 “嗯。” 

 竹下雅人应了一声,然后开始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啧啧,真惨。这都能拥有一手不错的技术,是真不容易啊。” 

 富士重工旗下最重要的项目就是斯巴鲁汽车,而斯巴鲁汽车没有崛起,大部分原因都要怪罪于兴业银行的政策。 

 日本战后实行主银行制度,也就是一家企业,基本上只能在一家银行进行贷款。 

 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主银行不仅是公司的最大债主,也会是最大的股东。 

 战后斯巴鲁在百濑晋六的领导下,很快就研发出了一款非常适合日本人乘坐的汽车。 

 这辆汽车甚至赢得了丰田创始人的称赞,恨不得是自家生产的。 

 要知道这位丰田的创始人,非常的眼高于顶,就连自家的汽车,都很看不上眼。 

 然而就是这样一辆神车,年销售量却只有1万辆。 

 原因非常简单,兴业银行不给贷款,也不让生产。 

 当时日本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不是丰田而是日产,兴业银行同样是日产的大股东。 

 兴业银行那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认为汽车属于存量市场。 

 斯巴鲁卖的多了,日产就可能会少。 

 不如一切维持现状,斯巴鲁你就当好你的代工厂。 

 就这样,斯巴鲁是有力也使不出,直到1975年之后,斯巴鲁才算是有了一线生机。 

 这一线生机来源于日本政府的一项政策。 

 60年代,日本汽车开始崛起。 

 为了让汽车走出国门,日本政府开始支持大汽车公司吞并小汽车公司。 

 斯巴鲁就是小汽车品牌。 

 于是日产公司就收购了斯巴鲁20%股份,这里边10%是从兴业银行买来的。 

 此后斯巴鲁,兴业银行和日产汽车各占20%股份。 

 两边股份一样,自然开始各种斗争。 

 先是日产汽车说:“你们兴业银行都几次担任斯巴鲁社长了,现在也该换我们日产公司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