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康哲十三年的三甲!农,医,数


  “科举结果出来了!”

  “诶唷,眨眼间就又是四年的时间过去。”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

  “你们发现没有,这几年田里的粮食是长势喜人呀。”

  民间,议论着秋收和科举的事情。

  …………

  而此时的朝堂之上。

  一个个进士们都是面带喜色,接受着最后的仪式。

  前三甲,穿上了独特的属于他们的服装,一时风头无二。

  科举结束。

  这群朝堂的新进士就乐呵呵的跑去游玩了。

  主要的游玩地区自然是青楼。

  一个个会诗会舞的高质量女子陪伴着这些未来的官老爷。

  而几天后。

  紫荆报纸,珂午也是开启了每次科举必备的科举内容分析!

  “状元,贾思星!”

  “在他给出的答卷里,如何提升人口?”

  “贾思星表示,需要清醒的认知到粮食对于百姓的重要性。”

  “然后,答卷里用两百字简述了百姓因缺粮而造成的灾难。”

  “在陛下发明出水稻之前,除了丰年,但凡是一般的年头,老人都需要自觉或者被动的去山上活活饿死,以减少家中粮食的消耗。”

  “而若是到了灾年,更是遍地饿殍,易子而食,千里逃荒,只为了一口饭吃。”

  “如今,虽然大乾的粮食产量在不断上升,却也依然要认识到,要想人口的提升,粮食产量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随后是贾思星的具体方案,主要有三条。”

  “第一,土地托管。不愿意耕种或者无能力耕种者将土地托管给第三方,比如朝廷的预备役士兵,代为耕种。”

  “第二,总规划。朝廷以及各地官府,研究并且给出适合当地的种植物,出台福利,鼓励民众耕种,调整作物占比的结构。”

  “第三,开创农研社。不断寻找更好的耕种方式,如何去改良土地,提高效率,挑选更好的种植物。”

  看见报纸。

  一些通过拼音,已经认了字的年轻人,念报给家中老人听。

  老人们都是颇为感慨。

  如今进入盛世也不过十几年。

  中年人和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体验过家中粮食缺乏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