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沿海地区的奇怪土地收购,内阁锐评武举制:鸡肋(第2页)

  沈武似乎是觉得说得有些太过了。

  便补充了最后一句。

  他心底是觉得赵阳有些不务正业的。

  虽然他知道了活字印刷术,还有水泥,这些很大程度都取决于赵阳上任后提高了工人地位,创办工科院等学院的原因。

  但这一次可和赵阳的专业领域相差甚远,他不得不给出中肯的意见。

  “……”赵阳有些难受。

  他骤然听到这个制度是耳目一新的。

  对啊,文人士子可以搞科举,为什么武人不能搞科举呢?

  加了这个制度,那就能通过武举筛选出各种武功高手参军,增强乾国国力。

  但经过沈武这么一说,赵阳觉得自己的确是太过理想化了。

  “每一个新的想法都值得肯定。”

  “询问陛下之意见吧。”

  赵阳喃喃自语了一句,然后开始写奏疏。

  其余阁臣看了他一眼,隐晦的交流了一下眼神,各自摇摇头,然后去做各自的事情了。

  在阁臣们心目中的赵阳:不如珂午。

  …………

  罗林很快就收到了内阁首辅传来的折子。

  看完之后,他一惊。

  没想到这个时代竟然有人能够提出武举,这个武举制度是在武则天时期提出来的,在后续都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的确是因为比较鸡肋。

  只有在清朝时期,武举才被重视起来,武者们趋之若鹜。

  罗林看着上面写的好的与不好的。

  也点点头。

  结合他知道的原世界历史,内阁对于这个武举的评价很中肯:鸡肋,花费大量钱财而起不到特别大的用处。

  “好!就你了!”

  他还没有放弃败坏国运呢。

  这个肯定可以。

  花钱好啊,把钱都花出去,只有花出去了钱,才有可能败坏国运!

  于是。

  消息传来。

  内阁懵逼了。

  内阁阁臣:“???”

  “这……”沈武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觉得这个武举制度很拉胯,很鸡肋,但是至今没有做错过什么选择的皇帝却选择了同意这个决策。

  莫非……是有什么地方没有想到的吗?

  沈武陷入了沉思之中。

  其余内阁阁臣也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赵阳也感到很奇怪。

  因为……就连赵阳都被沈武的一

  番说辞给说服了!

  这、为什么陛下会同意武举制??

  赵阳麻了。

  “陛下这么做,一定有他的深意!我就说武举制度好嘛。”赵阳负手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