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二创文化,学生的思维错误(第3页)

  换而言之,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完成知识的进一步特化。

  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

  …………

  “就业问题仍然是个麻烦啊。”

  大内阁,多名宰相讨论着这件事。

  “还是得进一步的推动灵活就业,创造更多的自由职业。”

  “第一圈的就业岗位还是不够。”

  高中毕业,做这样的工作。

  大学毕业,做的也是这样的工作。

  二者一模一样的话,这就不好。

  糊弄不过去了。

  一个真正良好的体系,它是得区分开来的。

  比如说高中毕业就能够月入五千起步,而大学毕业就是月入过万起步。

  但问题在于,很多的大学生由于就业的艰难,导致被迫去类似的工作岗位里去工作。

  那这直接就不平衡了……这不白瞎了四年?

  而且这四年还不是免费的,是要花钱的,要花很多钱的。

  结果,和那些没上大学的人同一个待遇,甚至还不如。

  那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太割裂了。

  “不过,这也是开民智的重要之处吧。”一名宰相说道,“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件事,或者说,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基础逻辑。”

  这个基础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学到的知识,只有用到了,才算是“没白学”。

  而现在,大量的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困难、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就业困难造成向下兼容,高中毕业生做的什么工作,大学毕业生也做的什么工作。

  专业不对口导致自己辛苦学了四年的知识,根本用不上,直接产生了“卧槽,好亏”的心理。

  甚至是需要重新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前,还可以忽悠民众。

  告诉他们,正常的方向是这样的:上学,毕业出来找工作。

  哪怕工作不心仪,那也是没办法的。

  但是。

  错了啊。

  违背了基础逻辑啊。

  应该是“先确定工作”,然后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

  知识浩如烟海,没有人是全知的。

  实际上,越是聪明、有天赋的人,像是那些科学家,他们更加专业,更加知识对口。

  因为他们很清楚一件事。

  集中一点,登峰造极。

  谁跟你玩全能?

  社会告诉你要均衡发展,你真信啊?如果这是真的那为什么物理学家不去学习考古呢?反正要均衡发展嘛。

  是各科80分的人受重视,还是一个科目满分,其余科目挂科的人更受重视?

  均衡,等于平庸。

  只有杰出,才会被筛选出来,区别于其余人。

  基础思维出现了错误,太多的人将时间花费在学习那些和工作无关的地方了。

  不应该是先学习某个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去找工作。

  而是先确定工作目标,然后学习相关的知识。

  举个例子。

  我要当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是什么?

  理科。

  好,那就文理科选择里选理科。

  然后两条路,一条,集中一点,登峰造极。

  就专攻物理。

  第一个小目标,校内满分。

  第二个小目标,参加物理竞赛。

  第三个小目标,拿到特殊招生名额。

  直接晋升。

  而在这里,加入天赋不足够高,拿到名额。

  那么,就必须得放弃幻想,放弃偏科特权,因为没有这个能力拿到特权。

  和别的高考生一样,做均衡。

  哪怕知道均衡会浪费很多时间,但也要做,因为这是“成为物理学家”所必需的。

  你需要一个物理方面强大的大学。

  高考。

  然后考上大学,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最后两个结果:一个是起飞,直接进入国家单位。一个是扑了,毕业后出来找工作。

  这才是正确的思维和应该走的路,目标需要在一开始就定好。

  而现在呢?大部分的人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只知要考试,只知要学习。

  但考试为了什么?学习来为了什么?

  最后拿着一张毕业证,茫然看着社会,不知要找什么工作。

  到处碰壁,选了个和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但也总比没有好,然后工作得十分难受,从头开始学习专业知识。

  这是人生不清醒所导致的痛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