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 分赃 我回来分了。

    自己儿子没事、太子也没事, 郑熹放心了,正一正衣冠,上前拜见太子。
 

    太子坐在车上, 从帘内露出一个脸来。他脸色煞白, 车边是王云鹤、施鲲等人,再往外一圈则是神情紧张的护卫们。百官、东宫属官也都簇拥着他。他的声音有些发紧,对郑熹道“免礼。你、你怎么来了”
 

    郑熹道“奉旨,接殿下回宫。”
 

    太子长出了一口气“哦、哦, 好。”
 

    郑熹又问太子身体如何,一旁郑川代答, 说是受了惊吓,幸亏有护卫以及宦官杜世恩的拼死相救。郑熹又关切地询问伤者如何了,要好好带回京城医治。
 

    太子道“还好, 让他们到后面歇息了。”
 

    郑熹于是请太子安坐, 启程回宫。他自己先到了太子车上,说了一句“鲁王谋逆, 现已被拿下, 一切平安。”
 

    太子猛然坐起“他又干什么了阿爹呢东宫呢我儿如何”
 

    “他们自然是在宫中的, 宫中有刘相公与阮大将军在,宫中太平。”
 

    太子放心了,郑熹道“臣去告知王、施二位, 好有个准备。”
 

    “哦, 好好”
 

    郑熹与王、施聚到一处, 弄了辆车, 往里一钻,王云鹤劈头便是一句“宫中如何”
 

    在郑熹出迎之前,宫中已经派出禁军前来相迎了, 按那个时间来算,宫中当时是不可能知道太子这儿已经出事了的。要么是有人首告了行刺,要么是宫里也有变故,然后才想到来护卫太子。王云鹤问了禁军两句,就猜出来是宫里也有事了。
 

    郑熹道“尽在掌握中,鲁王已被拿下。刘相公在御前。不知殿下这里又是怎么一回事”
 

    施鲲不答反问“果然是鲁王忍不住了么他自己恐怕还不能够吧有党羽么”
 

    郑熹简要地述说了一遍“鲁王买通了周游,千防万防,没防着有人在皇城里面发难。祝缨奉歧阳王到了御前,而段婴找到了阮大将军首告鲁王谋逆。”
 

    王云鹤重复了“首告”两个字,厌恶地笑了。
 

    施鲲问道“陛下如何”
 

    郑熹面不改色地道“安卧榻上。”
 

    施、王二人稍稍放心,再问如何应对以及具体细节。郑熹道“我只在宫外拿鲁王送到宫中,知道得并不清楚,只知道诸王、公主正在被召到宫中。”
 

    王云鹤道“也罢。都到宫里看着也好,免得再生出事端来。鲁王府围住了吗”
 

    “京兆府帮同禁军已然将鲁王府围住,其余诸王、公主府邸亦有禁军守护。太子殿下这里呢”
 

    王云鹤沉着脸道“防守看似严密,哪知竟是不中用。”这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太子与百官出行,护卫也是乌泱乌泱的,谁都没想到会出事。凡帝后、太子、诸王、重臣、贵族等出行,总有许多城中百姓、山野乡民围观,一般是不会去禁止的。弄那么一套礼仪,就是要宣扬威德,不但允许人看,皇家还要不时让御用的画师给画下来传世哩。
 

    除了围观的人,一些官员还会有仆从跟随。比如诸王就不可能只有他们自己,重臣里有许多老头儿,也得有人伺候着。
 

    无论祭什么,“闲杂人等”都不会少。
 

    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让人靠得太近冲撞就是了。
 

    这是惯例。
 

    哪知惯例出事了现在是冬天,男女老幼都比较闲,所以有些壮年男子围观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护卫的警惕。在人群挨挨挤挤往前蹭的时候,也只是被正常的呵斥“退后点”
 

    而一些官员的随从也是窝在一旁不远处,就更是很自然的事了。
 

    到祭祀开始的时候,礼乐大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太子身上、在祭祀上,百官还得跟着太子的节奏行礼。刺客就是这个时候冲出来的。
 

    刺客有两拨,一拨是围观的人群里蹿出来的,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另一拨则是从官员随从堆里摸到靠近太子的位置再发难的。
 

    事出突然,第一拨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第二拨则杀得很近,伤了几个人,还撞飞了三个白胡子的老臣。最后是杜世恩挡到了太子身前,挨了好几刀。随后,刺客被拿下。
 

    郑熹问道“审了吗”
 

    王云鹤道“事态紧急,还没来得及审。”
 

    郑熹点了点头,左右看看,与两个白发的脑袋凑到一起,轻声说“陛下驾崩了。”
 

    车内一片寂静,车轱辘嘎吱嘎吱的声音、马蹄声打到天街上的声音、马喷出响鼻的声音与偶尔一声人咳嗽的声都清晰地传了进来。
 

    施鲲道“安卧”
 

    人死了,自然安得不能再安了。
 

    二相的脸色都非常的难看,郑熹道“还请速行。”
 

    王云鹤问道“在鲁王事前,事后”
 

    “我亦不知。是真的不知道,或许刘相公能知道”郑熹双手一摊。
 

    二相直地盯着他,郑熹此时问心无愧,目光一片坦然。王云鹤突然提高了声音,说“让他们走快一点”
 

    施鲲道“要安抚百姓。”
 

    王云鹤道“只说动乱已平。一切准备停当,再昭告天下不迟。”明摆着是“秘不发丧”了,完全可以再多拖一天。王云鹤又暗中下令,与鲁王、周游、段婴相关的官员,凡在队伍中的,进京之后都要悄悄扣押。
 

    车队沉默地加速赶路时,宫中也是一片寂静。是个人都知道宫里出事了,太子谋逆听起来就不太靠谱。一通杀之后,宫门都关了,留下值守的官吏甚至不能回家,也有缩在小厨房烤火的,也有悄悄串联打听消息的,却又都不敢公开走动。
 

    祝缨掰开一块糕饼,宫里的饭真好吃她递了半块给歧阳王,歧阳王板着脸摇了摇头。
 

    祝缨道“膳食没动,外头会起疑的。诸王公主现在在那边殿里,万事都要小心。”皇子跟太子出去了,留京里的是几个老一辈的亲王,是真身体吃不消请假的。让他们察觉到什么,闹起来比皇子麻烦。
 

    歧阳王道“我明白的,吃不下,你多吃一点儿吧。”他又看了床上的皇帝一眼,难过、思慕都是有的,更多的却是焦虑。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怎么样了。
 

    刘松年突然说“为王父尸。”
 

    歧阳王勉强地挤出一点微笑,吞毒药似的又咽了半块,祝缨给他倒了杯茶递了过去,歧阳王接了,缓缓啜着。
 

    刘松年对祝缨道“你倒吃得下。”
 

    祝缨道“我该操心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有你们操心,我再没有不放心的,不但吃得下还睡得着呢。”说着,起身往一边屏风后去。
 

    屏风旁边站着一个小宦官,小宦官又带着几个捧盆的宫女。
 

    祝缨对他们说“不用你们。”
 

    搁这儿大半天了,还吃了一顿,人有三急。皇帝出恭的地方是临时的,用屏风围了起来,一只很漂亮的马桶放在那里,马桶上面有个椅子,能坐。旁边一个架子,上面摆着裁好的素色细布。
 

    祝缨飞快解决完,宫女捧了盆来洗手,宦官来熏香。祝缨一边擦手一边说“一会儿马桶该倒还是倒。”
 

    刘松年往后退了好几步,说“就是这样。”
 

    歧阳王见他们两个竟不见慌乱,不由有些羡慕。刘松年却说“殿下,接下来就该忙起来了。”
 

    歧阳王忙上前请教,刘松年请他坐下,对他说“太子殿下会带着百官回来,一旦回来,且还不能发丧,您要陪着太子殿下安抚诸王。等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再昭告天下。”
 

    “要我做什么”
 

    “要心中有数,分清主次,一层一层来,先定名分,再稳朝局、安人心,赏罚并用”
 

    两人叽叽喳喳,蓝兴内心煎熬,他看了看祝缨,这货居然坐在一边打起坐来闭目养神了。蓝兴不动声色地往祝缨身边靠了靠,刚提起脚尖想碰一碰她,祝缨突然睁开了眼,转头看向他,把蓝兴吓了一跳。
 

    祝缨对他点点头,蓝兴轻叹了一口气“这宫中”
 

    祝缨道“你准备好就是。”
 

    蓝兴看了歧阳王一眼,祝缨摇了摇头。
 

    阮大将军将整个宫中巡了一圈,回来说“一切如常都叫他们在屋子里不许乱动了,谁动谁就是鲁逆同党禁军今天当值的还接着干,等局势安稳了再轮换。”
 

    眼见日头偏西,一筐一筐的蜡烛抬了上来,宦官们开始点灯。
 

    灯都点上的时候,太子回来了
 

    刘松年站了起来,祝缨重新睁开了眼睛,刘松年道“殿下,请与大将军将太子、丞相带到这里来吧。今晚咱们是不得睡了,得拿出个章程来,明、后天才好行事。”
 

    祝缨站了起来“那我回鸿胪寺睡觉去了。”
 

    歧阳王想留她,刘松年先开口了“想得美我熬夜,你也得陪着”
 

    祝缨道“我又没什么用”等太子回来了,他们聊的肯定是新旧交替,是清算、是分赃。她找歧阳王当然是为了挣一份功劳,但这份功劳不足以让她点天下这盘大菜。
 

    刘松年不搭理她,她只好拣了根柱子又贴着站了。
 

    歧阳王与阮大将军出去迎接太子,远远看到太子身后跟着一大群人。
 

    歧阳王愉悦之情才起,却发现昏暗之中看不清大部分人的脸,那是一片黑黢黢的阴影,心里忽然打了个突这百官之中,有多少人是能听我父子号令的呢听话的人里,又有几个是能担大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