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姑娘今天掉坑了没我想吃肉
325. 图穷 他骗了我!骗了我二十年!(修B……(第2页)
沈、祝二人自无异议。
祝缨一下子有了两个消息来源,第一是陈放,第二是永平公主。此后数日,只知道皇帝的病情时好时坏,总体上稳步往恶化的方向迈进。
诸王、公主都去侍疾,也有被赶出来的,也有留下的。永平公主与太子、鲁王都在跟前。
太医署忙了个底朝天,开始是医学博士们忙,开了种种药方,想了无数方法,医书都快翻烂了。眼见药石无效,连咒禁博士都上阵了,带着咒禁师、咒禁生祷祝。俗称,跳大神。
祝缨听到陈放提到咒禁博士时,心中忽然有点感慨。可惜了,当年要是还知道有这么个营生,她可能就不开茶铺,想着自己上京学这个了。偏僻乡村的人,不止读书前程不如人,连跳大神的前程都不如人哩
祝缨对陈放道“这些日子要愈发小心,这个时候要么不出事,出就出大事。咱们每天都见个面,通一回消息,如果见不着你的消息,我就知道出事了。你自己小心,保全自己,外面有我。既然刘相公在御前,你就只看他怎么做。”
陈放问道“不是看太子或是歧阳王”
“那两位是菩萨,手指一直,自行领悟。但是遇到大事拿可行的主意,还得看刘相公,他是陛下特意留下来的,别把他仅仅当成一个书生。”
“好。”
皇帝的病又拖了一个月,期间只召开了一次朝会,一应政务都由丞相主导,兼报给东宫知晓。太子的主业仍然是侍疾,与鲁王两个人都在病榻前充孝子,谁也不肯让,实在抽不出空来管这些事。连同歧阳王,也是死守着皇帝。
没了天子父子的掣肘,政务反而正流畅了一些。王、施二人终于可以喘口气,在办事的时候不用过多的考虑头顶上的“婆婆”了。施鲲与王云鹤私下已经琢磨了一番皇帝的身后事,修帝陵,施鲲有经验,已经有腹稿了。新君登基,王云鹤也在暗中复习相关仪轨了。
刘松年干脆直接长住在宫里不出去了王、施二人就可以每天晚上回家,召集官员再开小会,第二天俩人再进宫里来跟刘松年碰头。也只有刘松年,赖宫里住下皇帝不会对他做什么。
如是到了十月末,各地刺史陆续进京。往年,这里面的大部分人都会得到皇帝的召见,问得多、问得少而已。今年他们进京之后就听到了皇帝病重的消息,一个一个都忙乱了起来。陈萌还好,他有儿子在御前,因而与他相熟的一些人也都还算安静。
鲁刺史当天就又往施鲲家去了一趟,不是留下帖子排队,而是就耗在了施鲲家,直到与施鲲见了一面。
祝缨也收到了几张帖子,但都不是很紧急,譬如鲁刺史,他只送了张帖子来,约了个几日后见面。
祝缨将日期看了看,召来了苏喆等人“你们几个,这几天都打起精神来,盯一盯外面来的人。”她取出地图来,将京城分成了几片,让他们分片打探。又让祝青君去找老马,让老马留意一下京城的无赖们有什么消息。
她自己则收到了郑熹的帖子过府一叙。
祝缨到了郑府,这里显出了一丝紧张的气氛,仆人们仍然与她打着招呼,但脚步都轻了许多。以往问好的时候还能陪她走一段,现在都不敢擅离职守了。
到了厅上,不但有郑熹、郑奕等,连刚进京的姜植等人与应该在家守孝的温岳都来了。
坐下之后,互相问好,又安慰温岳。然后郑熹指着姜植几个外放的人开口“今天一是为他们接风,二也是难得一聚,好好聊一聊。”
这一晚的接风宴没有歌舞,只有一群人围坐,祝缨现在不用敬陪末座了,但温岳等人仍然极力谦让,郑奕、郑川两个将她拖到了郑熹下手坐着,对面是郑奕、斜对面是郑川、下手是姜植。
郑熹也说“快些坐下吧,咱们好说话。”
都坐好了,酒也没喝多少,郑熹就提到了皇帝的身体。又说“我知道朝廷内外人些人的心乱了,你们不能与他们一般见识,不能乱。”
大家都说是。
郑奕道“话虽如此,咱们总不能眼看着吧我看有些人不会安稳。”
郑熹道“这是自然。京兆已经盯紧了一些要紧处。”
温岳道“可恨禁中没有可靠之人。”
众人嗟叹,祝缨道“这怕什么”
郑熹问道“你有办法”
祝缨问道“您是依着国法家规,保扶东宫的,对不对”
“这是自然”
祝缨道“那就简单了。无论有多少阴谋,只要不是太子谋反,咱们就不用管别的,只要守住宫中就行。一旦名份定了,还怕什么刘相公现住在宫里呢。”
郑熹看了祝缨一眼。
刘松年当年的事迹最早还是郑熹告诉她的,当时说的不详细。祝缨解释道“当日永平公主家嫁女儿,陛下突发疾病,他对我说,去找京兆,维持京城秩序。我就知道他不止是会写文章那么简单。既然如此,就是宫中有一个可靠的人。”
郑奕道“那还有咱们什么事”
祝缨道“那就让丞相们知道,有咱们的事。”
郑熹笑道“是了。你们回去之后,务必要恪尽职守,不要与诸王串连。又要安抚同僚亲朋,不要让他们涉险。咱们只管听陛下和太子的。”
众人又答应了。
郑熹举杯,大家一起吃了一餐。帮太子,大家都放心了。虽然诸王势力不小,但是太子占着大义名份,安全。
吃完了饭,众人又议了一回,商定无论发生什么事,他们都不要慌乱。如果姜植等人离京了,那就不算他们了。如果还在,所有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帮忙维持秩序。同时,如果百官齐聚,大家都要为东宫壮声势,促使太子尽早登基。
同时,郑熹又给祝缨安排了一个任务找王云鹤通个气,表明一下立场。其他地方郑熹另有安排,不用祝缨操心。
如果事情不顺,有人趁乱生事,他们也要坚定地站在东宫一边。郑熹出动京兆的衙役,各家的家仆都要准备起来。温岳虽然丁忧在家,但是如果有变,他也要披挂起来,接到消息就去找禁军中的关系,要“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