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探访(第3页)

 几人抬了谷子进去,项乐再看一眼小管事,见他脸上挂笑,心道:这几个人必得遇上大斗。

 绕了一圈儿,他没再停留,第二天就跑到思城县的县城里去,心道:虽然大人说不急,我还是须得将事情打听全。

 ————————————

 祝缨是真的一点也不急的。

 项乐一走无音信,童立那儿倒是明面的,奈何遇到了思城县,童立想快也快不起来。黄十二郎要迁户籍、搬家,思城县百姓是乐意的,衙门反而不大乐意——黄十二郎在,能多给他们一点孝敬,不在,就要少一些。只要一想到自己的荷包,书吏们的手上就更慢了三分。

 童立只能在思城县熬着,他有公文,可以一路驿站到思城县。到了思城县之后,就不能再住在驿站里了,他得自己投宿个客栈。亏得事先支取了些盘费,否则一天天地花着自己的钱他得急死。

 两处都无讯息,祝缨却稳坐钓鱼台,她又唤来了项安与江舟,嘱咐二人:“看好李福姐,她在牢里不能出纰漏。”

 祝缨拿出了“正常”的官府速度来对待黄十二郎的案子,不再是头天报案,当天下乡,第二天查完了,第三天回来就把案给结了。

 她每天以她自己的正常速度干着手上的其他公务,独将这件案子慢慢地走流程。童立等人被思城县的人磨时间她也不生气,更不派人催促,就由着他们在那儿耗着。

 如此过了十天,天气更热了,黄十二郎还不觉如何,以他的经验,官府办事就是这样的。即便在思城县,县衙维护他,最快的办法就是对告状的说“滚”。次一等是接了状子骂一句“刁民诬告”,打一顿再“打出去”。如果是其他人的正常官司,从接状子到查访、断案、判决,多久都不意外。

 他发誓,以后绝不再让福禄县办他的案子也办这么慢!得跟思城县似的!

 但是福禄县里的其他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林家母女再次拜访了张仙姑,得到一个:“她说派人去思城县问了,人还没回来呢,不问清楚了怎么断呢?”

 张仙姑跟这母女俩也没有太多的话可聊,张仙姑愣是不明白,缺儿子也有儿子了,怎么还扣着人家姑娘不放去跟人家爹娘团聚。林氏说了好几次“情愿陪着嫁妆”,张仙姑听到第三遍回过味儿来:“你现在说这些,早干什么去了?早早给人一条活路,也没有现在的事。”

 林氏心比黄连苦,有理由也说不出来,只能含羞告辞。

 回到娘家先向父亲哭诉,林翁便去找女婿:“这一回官司纵赢了你也将那个女人打发了!”

 黄十二郎有点小兴奋地问:“怎么?判了吗?赢了?”

 林翁道:“判什么?拿证据的差役还没回来呢!我说的你听进去了吗?”

 黄十二郎有点泄气又有点焦躁:“知道了。”

 林翁道:“你那个妾,我以前可一句也没抱怨过,现在弄出官司来了,我不得不说了。孩子留下,她愿走就走,留下来也是个祸端。”

 林翁与妻女的想法是一致的,林氏没儿子,丈夫死了就守不住家业,那不行,得有一个。妾生的也行,但是确实不太愿意儿子再多一个别的娘,妾老实识趣最好,李福姐愿意走,林氏是打心眼儿里愿意“礼送出门”的。林翁也是这样的。

 以往,黄家在思城县,林翁也管不着,如今搬了过来又吃了官司,林翁也就说起了女婿。

 黄十二郎道:“我不是好色,我是为子嗣。”

 “不是有了吗?”

 “一个哪儿够啊?”

 林翁道:“几年了,不是也只养了一个?见好就收吧。”

 黄十二郎犹豫半天,嘀咕一声:“罢,不要便不要,也不是什么美人。”

 林翁松了一口气,道:“我再托人打听打听。”

 “有劳岳父大人。”

 ————————————————

 林翁托的人是顾同,他没有找顾翁,使自己的儿子林八郎找了县学的同学顾同。

 顾同道:“老师断案,哪能被我左右呢?”

 林八郎道:“我那姐夫,要不是看我姐姐面上,我早打他了!是我爹叫我找你打听的,你能问就问一句,不问就罢,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哎,你不觉得,大人这回断案有点儿慢么?”

 顾同道:“你没发现童立还没回来么?那是老师慢么?是思城县那边的人慢!”

 林八郎道:“对哦!”

 顾同道:“你就这么回呗。”

 “行。”

 林八郎对姐夫黄十二郎没半分真心,关系黄十二郎的官司他回家对亲爹也是胡乱应付了事。更以为姐夫就该被县令好好教训一顿!凭什么别人都能挨打。就他姐夫不会挨?

 巧了,顾同也不喜欢黄十二郎。两人都很敷衍应付,套好了词儿各自散去。

 顾同应付了完林八郎,心里也有吃不准的事,想问问祝缨这事儿想如何收场,怎么跟思城县交涉。

 他一向行动迅速,扭头就跑到了县衙,见祝缨依旧如常他又不敢

开口了。往前迈了半步又收回了脚。

 祝缨看了一眼顾同的动作就知道他心中有事,点点桌面说:“有话就说。”

 顾问凑上前,问道:“老师,您要怎么处置黄十二郎呢?”

 祝缨道:“来了证据如法而断嘛。”

 “也太慢了。”

 “嗯。这事儿啊,得扯皮。”

 “啊?思城县?”

 祝缨点点头:“原告是思城县的人,事情发生在思城县,且有得磨呢。”

 自己猜中了,顾同却一点也不高兴:“世上怎么会这么多不要脸的人?真是枉为士绅!”

 黄十二郎算什么“士”啊?祝缨都想笑。黄家连个官身都没有呢。

 祝缨道:“你怎么耷拉着个脸?”

 顾同道:“还有思城县,他的心里没有百姓吗?!不用说,一定被买通了。”

 祝缨道:“裘县令虽然不是什么能臣干吏正人君子,倒也不是个贪暴的人。”

 “平庸。”顾同小声诋毁别县的县令。

 祝缨道:“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圣人贤者?大家伙儿都是平常人。”

 顾同道:“老师就不一样!老师不肯收黄十二郎的贵重礼物,咱们都看在眼里,都说老师是个真正的君子!跟王相公一样。”

 祝缨道:“礼物我也是收的。”

 “那也跟他们不一样。”

 “哪儿不一样了?”

 顾同皱眉思索:“您心里有天下苍生。”

 天下苍生?祝缨想,那是什么鬼?

 她摇摇头,低头继续处理手上的活儿,这件案子不但原、被告的籍贯涉及两县,哪怕是断了案,还有一个执行的问题。两家的家产大部分都在思城县,她得怎么干到思城县的境内?

 跟裘县令扯皮是一定的,两人到南府上司那儿说不定还得打打嘴仗,要是不能照自己的想法来,祝缨甚至做好了一路官司打到冷云那里的准备。今年六月三十,大家都得去刺史府里报到。

 所以思城县办事慢是好事!

 得拖到六月末呢,思城县的裘县令这么配合,祝缨都想请他吃饭了。

 顾同来说了一通,最想知道的反而没来得及问,看祝缨这个样子,他又不好意思再打扰。踌躇间,童波捏着一份公文近来:“大人,思城县回函。”

 顾同赶紧去接了,再双手捧到祝缨面前。祝缨接了,拆开一看,上面写着:两县互不统属,福禄县要档案思城县没有给的依据,不如把案子移交思城县。

 扯皮,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