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实在(第2页)


 顺着暗账捋,与暗账有关的,都拿下。再从为姚春办事的官吏、商人、仆人入手,顺藤摸瓜。朝廷可以将他们全都黜了,咱们不行,还是得拿实据。一应赃款赃物,统统查没。这是案子。


 另外,既然陛下派了您来,您就得再更出色一些才好。”


 骆晟道:“什么意思?”


 “咱们不得为接下来继任的官员做些准备么?”


 “嗯?”


 “查赃,都要封了报账的。姚春把府库都要搬空了,新官上任,他拿什么来维持?现收?还是跟朝廷讨要?下官想,这就得您上表,请留一些钱粮在本地。这也是善后。还有,安抚百姓,不要让一些奇怪的流言传出去,有损朝廷的威严,直到新官过来接任。还是善后。”


 骆晟点头道:“好!你果然是个周到的人。”


 祝缨道:“勉力维持罢了。驸马,真决心蹚这个浑水了?”


 “这算什么浑水?你们也忒小心了。”


 祝缨叹了口气:“一条河,个儿高的走着就过去了,个儿矮的进去就得呛着了。您个儿高。”


 骆晟道:“什么高的矮的?只要用心做事,都能过到岸上去的。”


 祝缨笑笑:“那咱们这就开始了?”


 “好!”


 ——————————————


 骆晟说到做到,一个生手,倒也做事认真,总是说“不能辜负陛下”。实打实地与当地官员“交涉”,他所谓的交涉,就是把当地官员“请”了来,让他们自己说。


 想也知道,不会有人说自己也跟着姚春犯法了。骆晟就把他们都“挽留”了下来,各人家里贴了封条,然后继续“交涉”。


 骆晟苦口婆心:“你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不知道廉耻呢?自己做了什么,还是自己说了的好。”


 官员一面的苦相:“驸马,下官等都是受蒙蔽的,自己并不曾犯法。”


 骆晟继续劝:“你们就不想想妻子儿女吗?”


 官员们倒是想,可惜见不着,自己都被扣下了。


 祝缨忙得像条老狗,拿人、抄家的间隙中还要抽空瞄一眼骆晟。一看之下不由感叹,他确实是安仁公主亲生的儿子,天生就知道怎么欺负人。


 祝缨和阴郎中、苏匡比骆晟累得多。


 他们要干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查清姚春所有的其他罪行并且拿到证据、赃物赃款,清查与姚春有关联的商人、官吏查封犯人的财产作为证据,安抚百姓、维持州府的正常运转。


 其中最让人头大的是维持州府的运转,因为府库被姚春搬了,官员被骆晟扣了,既没钱也没人。阴郎中与苏匡二人公推了她:“你是要做亲民官的人,这个你应该熟啊!案子我们多办一点,这个就是你了吧!”


 话说得倒也不算差。


 还好祝缨带了一个祁泰。因为本地的账史等人都不太可信了,祝缨就用了祁泰来做账。抽出姚春赃款出的一部分暂充府库,做出一本干干净净的新账,好留给接下来赴任的新官,也算送他一份人情。


 祁泰是个会做账的人,要他一个人很快理清一府的账是有些难度,但是不管前尘往事,从头开始做一本新账,那倒是挺容易的。而姚春等人的其他账本证据现在还不全,暂时不用他来做这个账。


 祁小娘子看到父亲也忙碌了起来,东家每晚看一遍他做出来的账,看完都是点头,终于放下心来:亲爹的饭碗应该能端稳了,谢天谢地!


 祁泰的账越做越多,一片忙乱之中,又闹起了贼匪。


 为了收集姚春等人犯罪的证据,祝缨等人不得与骆晟商议,发了个告示:曾受迫害的百姓可以来鸣冤。


 这无疑让收集证据的进度快了许多,却也接受了许多额外的案子。甚至连不是姚春等官吏犯的事,也有人来告。


 “田罴”被抓了,许多官员都被骆晟“挽留”了,歹人们可算找着机会了。府城的治安比姚春主持的时候还要坏!


 衙役因为跟随姚春围攻驿站又有平时助纣为虐的事,大部分被兵们关进了牢里。兵们倒还能查,隔行如隔山,抓贼的事儿他们还差了点儿。


 有几个人从隔壁打洞,偷了一家米铺的掌柜家。另一伙人则是绑了个财主的儿子要赎金。


 两件事都是阴郎中接的,他找到了祝缨和苏匡:“你们俩,谁办这个?这个我可不在行。”阴郎中也是想表现的人,他也给自己找了个方向:陪骆晟跟官员耗。案子给苏匡,庶务给祝缨。


 不过有两件案子,于是两人抽签,苏匡去抓贼,祝缨就去找绑匪。


 祝缨先召来财主,财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老朽五十岁上才有这个儿子呀!”


 “孩子多大?”


 “八岁了。”


 祝缨看那勒索信,上面写着,三日后的傍晚带十两金子到城外树林里赎儿子,逾期不候。


 祝缨把那封勒索信扣了下来,说:“你儿子脾气好吗?想好了再回答我,平时会不会打骂奴仆?会不会撒泼打滚儿跟你们要东西?如果会,就不算脾气好。他跟绑匪两个人里有一个脾气不好的,你就得等着给儿子收尸了。”


 “犬子脾性一向很好。又聪明好学,这信就是他写的,我认得他的字儿。”


 祝缨看了看信纸,说:“不说实话,滚吧。”命人把他轰了出去。


 财主懵了。祝缨不给他主持公道,整个府城也没有官员管他这个事儿,他只能自认倒霉回家筹钱。


 祝缨却暗中叫来了侯五:“你行伍出身,会跟踪吧?”


 “还、还行。”


 “跟着他,看绑匪还有没有与他接触,他身边有没有可疑的人。一个财主家的孩子,平时身边能没人看着?绑匪还叫他自己写勒索信?小吴,去查一查,哪里有这样的纸卖,都卖给了谁。不要拿着信纸去,看一眼,记下纸张的样子,去各个铺子里看有没有像的。快去。”


 派出这二人后,又叫曹昌:“去街面上打听打听,这一家子风评怎么样。老子是不是为了收租子要把佃户往牢里关,小的是不是娇生惯养见树踢三脚的。”


 吩咐完,她又去忙那一摊子事儿了。做账有祁泰,但是查抄证据,亲自到相关人员家中搜出证据仍然是她的事儿。搜出新的账、财物来了,还得再拿去让祁泰汇总,补进案件的单子里去。


 她这里摸出一个,骆晟那儿就点菜似的把这个人从“挽留劝戒”的名单里划掉一个。此人在骆晟那儿就不算“官员”了,算成个“同谋”。


 祝缨摸出一官一吏之后,侯五来报:“小郎君身边一个仆人有嫌疑,小人跟着他,见他与一个刀疤脸碰头。说,官府没功夫管绑票的事儿,一切顺利,拿到金子就撤。”


 铜钱比较便宜,大量的铜钱就特别的笨重,布帛更是不方便,所以绑匪要的是金子。方便好拿价值高。


 祝缨道:“刀疤?有标记就好找。”


 “已经找到了,他们常在城西小酒馆里喝酒,身边没有孩子。孩子只怕凶多吉少了。”


 “接着盯。”


 “是。”


 曹昌转了一圈回来,说:“老的那个有说好的也有说坏的,倒也没有坏到逼死人的地步,近来为了给儿子积福,还经常舍粥,没听说有仇人。小的就是个常见的小郎君,倒是爱笑。”


 那边小吴也来回报,找着了两家卖纸的铺子都有这种纸,买的人很多,其中一个买主就是那位财主。祝缨道:“时间也差不多了,走。”


 祝缨换上便服,带上人,先去财主家。财主已筹了十两金子,正准备傍晚去赎人。看到祝缨来了,他也不得不上前接待:“大人,小人正准备去赎回犬子,实在不得空。请容接回犬子再好好招待大人。”


 祝缨道:“你家仆人呢?都叫来。”


 财主怔忡之际,祝缨已命人把这家门一关,对侯五说:“去,把那个人揪出来。”


 侯五睁着一只眼,抬手揪出了一个年轻的仆人,说:“就是他!”


 这人脸色煞白,跪在地上磕头:“饶命!饶命!小人不知哪里得罪了大人?我们郎君也被您轰出来了……”


 小吴一脚把他踹翻:“哪儿来的那么多的废话?!”


 祝缨道:“刀疤脸呢?就是你那个同党!他身边可没孩子。”


 财主大惊:“什么?旺财!你!你把我儿藏在哪里了?”


 “不不不,不是我?你们莫要冤枉好人!”


 祝缨对财主道:“我派人跟你去交赎金,路上小心,见没见到你儿子,他们都会把刀疤带回来的,听话就带竖的回来,不听话就横着带回来。这个人我带走了。你儿子回来了,我定他个绑架的主人的罪,流他三千里。回不来,就定他个谋杀主人的罪,把他一刀两断。这个仆人,你就只当没有吧。”


 财主慌了:“大人,大人,您一定要救救小犬呀!”


 他本来已不指望祝缨了,但祝缨居然暗中调查了,这让他觉得有门儿,又开始求了。


 祝缨道:“啰嗦。来人,带这东西回去!你放心,我一天照三顿打他,打给了,饭就不给了。什么时候饿死什么时候就不用挨打了。他的同党运气好或许能逃掉,他是死定了。你去赎你儿子吧。侯五,你跟着。”


 这般行事很对侯五的胃口,他也不说怪话了,大声说:“是!”


 财主慌了,仆人更慌:“等等!小郎君并没有在他们手上,就在家里!”


 财主夫妇二人都惊了:“什么?!!!”


 财主的妻子原是躲在屏风后面不见客的,现在也冲了出来:“你说什么?我儿!”


 仆人道:“我把他捆了,放到了那间没人去的小黑屋里……”


 祝缨道:“小吴,跟着去看看。”


 不多会儿,就见几个人把一个蔫蔫的男孩儿带了过来,男孩子身上一股难闻的味道。小吴攥着男孩儿的一只手不松开,男孩的母亲就拉着儿子另一只手,谁也不放,只得一起过来。


 祝缨道:“怎么回事儿?给他喂点水先。”


 男孩儿喝了点水,恢复了一点精神,说:“是旺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