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巨商崛起人狼预言家

第五百三十四章 这些生意能赚钱?(第2页)

    这类商贩现在捶胸顿足,已经有人开始问上门,想知道二少爷还愿不愿意收购他们的公司工厂,让他们入股叶氏百货。

    能被叶洛盯上的商贩,他们手里的生意都和未来关税自主后发达的产业有关,叶洛一心全部收拢到麾下,见他们自投罗网,当然乐得全盘接手。

    不过既然一开始担心风险,不愿意把公司工厂卖给自己。

    现在看到生意赚钱了,又想分一杯羹。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叶洛的回复是:可以,叶氏投资依然愿意收购你们的公司和工厂,但出价比最开始低一半。

    商贩们直呼这是抢劫。

    叶洛旋即点头,甚至登报回应他们的埋怨。

    商场如战场,他就是趁火打劫,就是抢劫。

    不过这是阳谋。

    你可以不乐意就不卖,叶洛不是军阀,不会逼着他们贩卖家产。

    道理站在叶洛这一侧,即便他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舆论依旧一边倒,为他说话,反而说那些商贩们被猪油蒙了心,掉钱眼里了。

    这样的扯嘴皮子口水仗打了好几天,商贩们还是服软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高高拔起的叶氏百货公司大楼,看到了那些入股后赚发了的同行,看到了孟小冬一夜间成百万富翁的奇景。

    利益永远是最好的驱动力。

    而贪婪,终会成为索命的断头台。

    一份又一份合同完成了签约,没过几天时间,负责协助孟小冬处理公司业务的陈友德便看见起码几十名刺头商贩拿着合同欢天喜地的离开。

    

    这景象太魔幻了。

    那么多年从商经历,他第一次看到有人卖公司卖得很开心,要是愿意收,他们看来甚至会愿意卖家产,卖老婆孩子。

    金钱的威力,恐怖如斯啊。

    陈友德也知道上海滩那批人的下场,知道连张敬尧的弟弟都没法幸免于难。

    从人才培养计划出来后,陈友德在叶洛身上学到的最后一课就是“知足常乐”。

    因此在各地高层瞒报销量时,他还是老老实实工作着,不去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