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论北海(下)(第2页)

 国力严重倒退下滑,货币疯狂的贬值或者升值,其中东南区域内,华亭,吴越,江浙,江淮,江南,闽南等多个省份几乎会彻底失控,焦头烂额的中洲政治秩序也会变得一片混乱。 

 两年之后,失去了北海王氏的第一波混乱过去,中洲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这是一场灾难。 

 不是天灾。 

 是真正的。 

 这就是现在的北海王氏。 

 他们的功劳太大,太多,太重。 

 辉煌,荣耀,绚烂。 

 它于中洲有利。 

 但却成了中洲的毒瘤。 

 在中洲如今的体制下,本不应该出现这样的超然势力。 

 但事实上它确实存在。 

 最大的原因,因为北海太过自由。 

 它对中洲无欲无求,但却又时时刻刻的彰显着自己的影响力。 

 这种状态下的北海,像极了数百年前最巅峰时期欧洲的罗斯柴尔德。 

 又或者是更远时间之前的教廷。 

 事实上黑暗世界中上百年前就已经有了一个认知。 

 这样的认知不是北海王氏是黑暗世界最强的势力。 

 这是关于国度的认知。 

 全世界六大强国。 

 中洲,星国,日耳曼,雪国,英格兰。 

 第六个。 

 帝兵山。 

 不是北海行省,不是北海王氏。 

 是帝兵山。 

 这样的认知不仅仅是帝兵山的实力。 

 更是因为帝兵山近乎夸张的影响力。 

 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当权者都会问自己。 

 如此的中洲,究竟是中洲人的中洲,还是北海人的中洲? 

 没有人可以容忍这样的事情。 

 最清晰的事实是,北海王氏无数分支,数百年的时间里出过不止一位总统。 

 但几乎每一位出自北海的总统,最后跟族长一系的关系都算不上融洽。 

 这说明什么? 

 这样的超级势力,从政治上,从国家角度上,从形势上都不应该存在。 

 之前不动,是因为没有机会。 

 北海内部也会有波折,也会换血,也会动荡。 

 但他们那个时候身边有李氏。 

 李氏总会适当的帮助他们当下所有的波澜。 

 他们与北海亲密无间,但却又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中洲无法下手。 

 真正的机会是二十多年前开始的。 

 李氏崩塌,没有人在会为北海最危险的时候保驾护航,这是最好的机会。 

 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机会已经完全成熟。 

 新生的李氏与北海有着极大的恩怨。 

 与北海有着千丝万缕因果的林族也跟他们出现了裂痕。 

 罗斯柴尔德自顾不暇。 

 剑皇不知所踪。 

 内忧外患的帝兵山成了真正的孤岛。 

 这是最好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未来漫长岁月里唯一的机会。 

 陈方青不在乎任何后果。 

 他必须要拿下帝兵山。 

 只有被中洲完全掌控的北海行省,才不会是毒瘤。 

 谁都拦不住他。 

 李天澜不行。 

 李华成也不行。 

 他们站在一起。 

 那李华成就一点迟疑都不能有! 

 “北海王氏,不可留。” 

 陈方青缓缓道。 

 他的声音低沉,一字一顿。 

 李华成皱了皱眉,今日的陈方青实在是杀气太重,就像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打算强硬到底的模样,这种态度,已经完全背离了他们最开始的初衷,他可以理解对方心态上的问题,但却不能接受。 

 “首相,如你所言,北海对中洲是有功的,最起码现在看来,他们的影响力是正面的,并没有给中洲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所以对北海王氏,要缓,任何太过激烈的举动,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 

 李华成轻声道:“这也许是一个会涉 

 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计划,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冷静下来,徐徐图之,任何激烈的动作,都不应该由我们做出来。不然这件事情就变质了。” 

 陈方青眼神眯了眯,木然道:“我没有时间了,你有,我们不同的。” 

 他是真的没有时间了。 

 明年就是他任期的终点。 

 他希望这件事情在明年这个时候之前就能够出现一个清晰的轮廓,所有人都会记住他的功绩,他想要给中洲留下一个明朗的局势,而不是一个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