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情何以甚

第十一章 乃有舍利出(第2页)

 

他转回头来,看着这位自号‘永恒’的大和尚,仍然保有了相当的尊重:“阁下入寺未久,已经能够代表须弥山了吗?”

 

“施主着相了。”永恒和尚面上带笑:“贫僧既然参禅须弥山,出门在外,须弥山很难不被贫僧代表。”

 

姬玄贞听完了回答,仍不知这是须弥山的意思,还是永恒和尚自己的意思,只听到了一种君王式的耍无赖。

 

便又问道:“须弥山的我佛,和他们的我佛,是一个佛?”

 

永恒和尚笑道:“天下的佛,不都是一个字吗?”

 

不等姬玄贞变色,他又道:“然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之佛,却不相同。在须弥为弥勒,在悬空为世尊。”

 

“在洗月为燃灯!”远空中有个声音接道!

 

继而是一对轰落的指虎。

 

大齐军神姜梦熊,双拳套在这指虎之中,其身显于悬空禅境之内。叫叠云四开,天风流散。

 

洗月庵如何才能成为佛门第三圣地?

 

当然是要有佛门第三圣地的实力。

 

在这之前,可以先有佛门第三圣地的名气。

 

具体如何做呢——

 

多跟须弥山、悬空寺放在一起提!

 

同为星月原的邻居,当景国打上悬空寺,齐国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虽则两国天子,前不久才联手御敌,默契围猎【执地藏】。但国家之间,总没什么交情可言,该合作就合作,该斗争就斗争——总不至于把一个亿兆百姓的国家,作以人格上的审视。

 

当然,姜梦熊的态度也很明确,和永恒和尚相同——每个人的心中之佛,都不相同。

他们绝不会毫无保留的支持悬空寺,倘若止恶和尚真有罪证在景国手上,他们也只会眼睁睁地看着止恶受诛。

 

但若是没有,事情就不再相同。

 

他们来悬空禅境,是需要景国对这次动作,有更端正的审视。

 

要是以过往“抓回玉京山审了再说”的风格,今日必不成行。

 

实在地说,要是没有姜望、永恒、姜梦熊这三尊够份量的大人物在,姬玄贞来一句“竟敢拒捕”就动手,而后仪天观降临,大军压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姜望青衫独立,亦不免对姜梦熊行礼致意。

 

便在这时,太虚勾玉微微荡漾,等了很久的答案,结成信息奔流,通过太虚勾玉,直接涌进姜望的识海——

 

灭邪教,除妖祟,诛恶首……

 

少时宫廷,青年家国,壮时江湖……

 

天下豪侠顾师义的一生,其为人所知、能为史证的部分,尽数于此流淌。

 

姜望在其中,甚至还看到了一段跟人魔有关的往事。

 

顾师义阻止了算命人魔的一场血祭,在将要杀死算命人魔时,被一缕剑气阻止。他犹不死心,还摸到了无回谷外,险些被忘我剑气追杀至死——幸好剑气出谷没多久,忘我人魔就忘了这件事。

 

为什么那位写史者,能够知道忘我人魔忘了呢?

 

因为当时有很多陈国人都看到了——“长虹出谷千余步,章法皆失,忽似无头苍蝇,团团乱转,俄而散归。”

 

林林总总的这些信息,每道信息都有两份以上的证据支持,或是旁书别证,或是有人目睹。称得上是详尽且可靠的“史料”。

 

在梳理这些信息的过程里,顾师义的死,才愈发的具体清晰。

 

你真切地看到他活过,才真正地明白他死去。

 

其人已成历史,明日不会再见。

 

但山高水长,有义神在天边。其志能永存。

 

与这些信息一起到来的,还有钟玄胤的疑问:“姜阁员怎的没有等在刀笔轩中?”

 

不待姜望做出回应,太虚无距的波纹只是一闪,钟玄胤的身形便闪现,立身于姜望之侧。

 

看来是已经自己拿到了答案。

 

一见众人视线看过来,他立即举起手上刀笔和书简:“本人不代表勤苦书院,也不代表太虚阁,只代表钟玄胤自己。本人不打算发表什么言论,也不存在什么态度,更不会有什么行动,只是与姜真君同行,顺便如实记叙见闻而已——诸位继续,继续!”

 

看客都来了这么多,姬玄贞也懒得再驱赶一名史家修士,只对苦命方丈道:“贵寺既然有如此决意,要为止恶担责,本王又复何言!不妨将他请出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与本王对质。”

 

苦命说止恶若罪,悬空寺绝不包庇,他却说悬空寺要为止恶担责。

 

“什么担责!老衲一人做事一人当,何须谁来相代?!”面貌凶恶的无眉和尚,说话间已从寺林走出,来到众人之前,倒提日月铲:“只是,老衲一生以杀止恶,虽手段暴烈,自问也是铲尽不平事,真不知自己何疚何责,竟劳中央天子钧旨,景人相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