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心巡天情何以甚

第一百三十二章 煮到死前才惊知(第3页)

 

这也在景国建立以来诸方的默契里,帝权与道权,无非东方压西风,你来我往,此时亦彼时。

 

但一真道的覆灭将一切改变。

 

一真道首爬上玉京山大掌教的位置,更是给了帝室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三千九百年仅这一次的机会!

 

皇帝提着一真遗蜕走上玉京山,赶走原天神,顺手就把匡命扒到了身后来,还拿走了荡邪军。

 

而这并不是终点。

 

徐三已经想到了更可怕的一件事——

 

天子遇刺时,乃是杀灾统帅裴星河负责护卫事宜。听说还是天子点名要他去的。结果护驾天子,却护出了一个刺王杀驾!

 

玉京山的军事统帅护驾,玉京山大掌教谋刺,这干系要如何摘得干净?

 

全看天子怎样追究!

 

若要论功论罪,天子便是当场将裴星河刑杀,也没谁能说出什么话来……没人能够救他。那么在这种压力之下,面对提着一真遗蜕的天子,裴星河有没有可能彻底跪低?

 

设身处地的想,徐三不觉得有谁能扛得住那种压力。

 

而裴星河所统御的杀灾军,也是玉京山所属的军队!

 

一个玉京山大掌教宗德祯的死,几乎是把玉京山双手奉在了天子面前。

 

天子以身涉险后,似乎正要笑纳。

 

他的确不必现在就聊楼约上位的事情。

 

把匡命和【荡邪】打包拿走之后,再把裴星河同【杀灾】也打包拿走。楼约不做玉京山大掌教,帝党也掌握玉京山!

 

天子哪里只是要一个玉京山大掌教的位置啊?

 

他要的是里里外外,是道门圣地玉京山,彻底跪伏在帝权之下!

 

西天师呢?西天师作何反应?

 

徐三下意识地扭头看向银河金桥,只见四大天师个个端坐,都不言语。

 

西天师余徙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同上次站出来痛斥闾丘文月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玉京山……就这么认了吗?

 

徐三随便一动念,就能想到许多反对这项任命的理由——

 

比如一真道行刑人匡悯,乃匡命的一体兄弟。匡悯虽死,匡命难逃嫌疑,嫌疑尚未洗清,不该受此重勋。

 

这是多么好打的一张牌。

 

不扯上三五个月,断断扯不清楚。再顺势停了匡命的军职,玉京山怎么找不出一个真人来掌军?怎能就这么送出【荡邪】军?

 

那边殷孝恒一死,蓬莱岛立即就控制了诛魔军。

 

要不是孟屿真人还在苍梧境值守,这会都已经走马上任。

 

玉京山这是怎么了?

 

徐三几乎是心中刚升起这个问题,便悄然掐灭。

 

玉京山的大掌教都死了!

 

还能怎么了?!

 

西天师再怎么强硬,在强势扫平一真道的天子面前,在来势汹汹的帝党面前,也是无法支撑的。

 

不是西天师孱弱,实在是时势已然如此!

 

皇帝的声音如此温和,皇帝的语气如此和缓,可不动声色的……时势已然如此。

 

四千年帝权道权相衡,四千年攻守之势变幻,怎么就已然如此了呢?

 

徐三此刻才看到这一点,固然是因为被秦广王擒拿,才刚放回景国,缺失了一段经历,但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一切都太平静、太理所当然了呢?

 

原来温水煮青蛙,煮到死前才惊知。

 

那么太虞师兄,或者说咱们的大罗山掌教,又持何种态度呢?

 

徐三不免往前眺看,视线穿过如林的天都大员们,看到李一笔直而缄默地站在那里,像一柄与世无关的、孤独的剑。

 

天子让他“任性言之,莫拘俗礼”。

 

他好像没有什么看法。

 

生得病瘦的匡命,如一杆冷硬的铁槊折弯,在陛前几乎是以摧折自己的姿态半跪:“劫余之人,幸赖天恩,匡命岂不效死!”

 

“最好是不要有爱卿效死的时候。”皇帝的声音轰隆在大殿:“天都元帅,国家有赖你珍重。”

 

匡命不再言语,只是深深地垂低头颅。

 

而皇帝就那么坐在那里,温缓地说道:“宗德祯以无根之意驭一真遗蜕,朕完夺此蜕,剥尽其意,有一些收获。关乎历史,关乎一真道……”

 

他的目光从高处垂落,仿佛注视着百官里的每一位:“这是朕今天要说的第四件事情。”

 

“料来宗德祯以为一真遗蜕断无出事的可能,匿藏一真密档在其中。”

 

他自帝袍之下抬起一只手,一卷光华混转、怎样都看不清的玉简,就握在掌中,笑道:“就是这么一卷。”

 

整座中央大殿,一直都安静,此时肃冷得连心跳声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