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静水流深(第3页)
这一张张黑白交错的棋盘,像是一张张复杂的拼图。百张、千张、万张……无数张棋盘拼在一起,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那一局——
传说中的无界之棋。
“无限算、无穷极”的……【天衍局】!
昔日名家真圣公孙息对阴阳真圣邹晦明的万古名局!
此局说是“以天地为局,抹去万界藩篱,对杀于无限”,但并不是全然的一开始就“无界”。
而是以纵横十九路为限,当这十九路进入官子阶段时,便能在任意边界新开十九路,连接旧盘,称之为“接气”。已经走到尽头的棋局,就这样又开始无穷变化。这个过程是可以不断延展的。
在姜望、斗昭等人杀出五德小世界后,通过暮鼓书院季貍的整理和发扬,这场对局才算重现天日,广为天下讨论。
但其实道门一直留着这本棋谱——说是一本,实则堆满了十万个玉简。每一个玉简里,都贮存着海量的信息。
都说“纵横十九道,千古无重局。”
但陈算和宋淮,下这一局棋,却已经重复了很多年。
陈算从来没有背完棋谱,这局棋自然也从来没有摆到尽头——
六年前姜望登门的那一天,陈算正在思考新的解法。
每一个自负天才的人,都不甘于因循旧路。
但在太虚幻境里被囚禁的五年,他已经无数次验证了自己的错误。不得不承认,棋谱上邹晦明和公孙息对弈的每一步,全都是最优的选择。
在狱中他当然也知晓了公孙息确名之死。
一度怀疑人生——一个智慧如此高绝,棋盘上每一步都能做出最优选择的人,一个可以跟邹晦明分庭抗礼,堪称弈林至尊的存在,怎会在人生中留下如此败笔?
背叛诸圣,窃据【天衍至圣】,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他当然可以草率评价公孙息的愚蠢。
但这张棋谱已经告诉过他一次——很多时候,他只是那个暂时还不懂其中精妙的人。
人会因为无知而愚蠢,更会因为无知判定他人愚蠢。
“师父——”陈算将一颗待落的棋子握悬在空中,束起的额发前,汗水如蚯蚓爬下。
很多年来,他把背谱学谱作为锻炼算力的方法。
不知不觉,就成了同辈之中棋力第一。到了现在,坐几年牢出来,前面“同辈”的限制似乎也可以去掉。
但他明白,只是“似乎”。
天底下真正会下棋的人,是他的师父。
余北斗死了,任秋离也没了,他陈算现在或可问鼎当世真人算力第一了!
但在绝巅之林里,还有很多翻不过去的山。
“我就到这里了。”他紧攥着棋子说。
【天衍局】是穷极变化的无限之局,最后以公孙息算竭而止。
今天只是背谱复刻,也耗竭了一位长于算力的真人,还远未摆完当年那局,更别说继续往后推演。
宋淮脸上无悲无喜,眼睛里也看不到失望或者别的什么情绪,只是道:“下次继续。”
陈算如释重负,想要扔棋入篓,但五指颤了一颤,终是未能松开。
当然还是坐得笔直。
“弟子尚有一事不明——”他缓慢地复醒此身,艰难开口:“大罗山为什么要放弃这次的黄河之会?”
宋淮语气淡然:“因为只有三个名额,帝党也要,蓬莱岛也要,玉京山也要。”
“我理解玉京山需要这个名额来重建影响力,恢复元气。也理解三脉一体,应当对玉京山有所支持。”陈算听明白了一些,斟酌着道:“但为什么会是大罗山让步?”
“你是想问交换了什么。”宋淮斜眼看他:“关了几年,现在对师父很坦诚嘛,小心思都不藏了。”
陈算终于将手里的棋子放回棋篓,如移万钧,有些气虚地笑道:“弟子毕竟是一个还没有工作的待业青年。不免心怀道门,心忧天下。”
宋淮道:“事实上蓬莱岛什么也没给,大罗山什么也没要。”
陈算愣了一下:“为什么?”
“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李一。”宋淮叹一口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想不明白,就多想。”
陈算暂时没有想清楚全局,但是明白了一点——因为李一的存在,大罗山虞掌教已经有了再进一步的可能。
“师父!”陈算忽地热血高声:“我一定会像太虞一样,让您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从容跃升。”
这话出口便脸酸。陈算感觉自己像是被赵铁柱感染了热情,说话也变得令人尴尬起来。
但把他养大的师父,并没有尴尬的表现。
只是安宁地看着他,像个寻常的日暮时分的老人,轻轻地笑了:“我一直相信。”
感谢书友“Kevink”成为本书盟主,是为赤心巡天第875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