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第3页)
他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问题,这是一个可以做到的事情。
在《景德镇陶录》中有描述景德镇人半农半工的句子,那个时候很多人都是农忙时干农活,农闲时做陶瓷糊口。
“不可能。”老烟头说道:“我们不同意,这根本就做不到。”
刘蔚看着老烟头的眼睛说道:“为什么做不到?”
老烟头本想把很多内心里的不认可倒出来,但是他思来想后才最后说道:“我们没这个能力!”
这是所有人都不相信刘蔚的计划能够实现的原因,昌南根本就没有特别深厚的陶瓷业根基。
他们太清楚陶瓷行业的师传有多么重要了。没有好的老师,陶瓷行业里其他地方的人根本不会跟他们有交集。
好的老师就是意味着过硬的本领,老烟头一直在昌南县陶瓷行业说得上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虽然刘蔚拿出了馒头窑,拿出了青白瓷,但是他们并不相信刘蔚还能有别的压箱底的东西。
馒头窑和青白瓷作为同一个人差不多时间前后拿出的内容,已经让他们感觉惊讶了。
刘蔚没有言语,只是像前两次一样从自己怀里拿出了一张纸。
大家看着刘蔚熟悉的动作,忍不住发出一声声惊呼。
他们满脑子都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刘蔚能够有这么多的陶瓷师承?他到底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必然秘而不传的文件的?
他们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大脑忍不住把一切答案归因於御用工匠和御用窑口。
他们作为平头老百姓,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御用陶瓷这种高大上的品类。
但他们也会幻想自己有一天能够摸一摸御用瓷,看一看最高端的陶瓷是什么样子。
他们相信刘蔚拿出的必然是御窑窑口的独门秘方,包括馒头窑,青白瓷,神仙造像。
以及这一次放在桌子上的——秘色瓷器配方。
他们只能猜到秘色瓷器应该是美丽的,但是只有刘蔚知道秘色瓷器烧制出来之后具体有多美。
陆龟蒙曾经为秘色瓷器写过一首诗,诗名就叫《秘色越器》。
里面有两句诗能够展示出秘色瓷的魅力和美态:“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秘色瓷其实在刘蔚上个世界一直有争论,到底它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供奉之物,庶民不能使用所以敬畏的称呼为“秘色瓷”。
也有人认为是青瓷中的绝品瓷器,因此谓之“秘色”。
中国确定一定为秘色瓷器的也只有1987年法门寺出土的十四件秘色瓷。
这些瓷器旁有《衣物账》明确记载他们为秘色瓷碗丶瓷碟等。
正如诗句之言,千峰之绿染一窑瓷器之风采,这种美是流动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刘蔚并不想跟别人解释这种瓷器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他只是平静地说:“我要在三天内得到你们的答覆。”
他又重覆并强调一遍:“我只等三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