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个名额(第3页)
正式的报名,会在早上十点开始。
这条消息,实在是太过吸引人了。
一时间,整个丰安城的气氛,变得比前三天公审大会时,还要热烈得多。
超过八成的城内青壮,都动心了。
无一例外,全部往广场上涌去。
而得到消息时,晚了一点的城外农夫,也在后脚跟了上来。
甚至,连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佝偻着腰,也只往报名点跑。
看热闹的妇女、孩童,更是不计其数。
如此多的人,一度让城内两条去往报名点的主要通道,产生了严重的堵塞。
所幸,黄安对此早就有所预料。
闲下来的兄弟们,直接派出去,充当了临时的交警。
对相关路段进行了临时的交通管控。
在报名点范围一公里之内,只有青壮才能进入。
其余人等,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做工的,一律不许进入。
而在管制区域内,也有很多混进去的人。
黄安,不对,晁穆他们一手制定的筛选青壮的流程,自然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钻空子的。
黄安专门安排人,在两个排队报名点,将一眼看着就不能干活的瘦子、矮子。
或者年纪不合适的人,直接筛选出去。
在手持棍棒的护卫面前,百姓们是没有反抗能力的。
黯然离去者,不知凡级。
在报名的时候,也发生了许多糟心事。
城里的青壮,还好一点,起码有个能叫的名字,报名时也能流畅地说出居住点,或者具有的能力。
比如木匠、扎纸匠、石匠等。
城外的青壮,就一言难尽了。
名字就是个大问题,但好歹还能叫得响,喊一声能知道应答的。
绝大多数百姓的名字,就是姓加数字。
数字很统一,无非是两种。
一种是生他的时候,父亲的年纪。
还有一种就是自己的出生日期。
这样的名字命名方式,很简单。
初看没有问题,但细细想来,问题大了。
一年也就三六十五天,大多数名字都是生日和年纪,这重名的人,简直不要太多。
在报名点随即喊一声“杨五六”、“钱三四”,应答者估计数以百计。
可苦了那些统计报名人信息的手下兄弟们,毕竟重复太多了。
要是单单重复也就算了,还能根据居住地区分。
但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连自己的居住地的详细信息,都讲不明白。
甚至,很多人住的地方,只有三两户人家,连地名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在稍稍有点见识的人眼里,是无法理解的。
可能会想着,世界上怎么还有成年人,不知道自己住的详细地址呢?
但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少。
两个报名点,数以万计的青壮,其中至少有三成都是这样的。
憨到极点了。
能当场纠正解决的还好,实在不能解决,无法确定现在居住地点的,就直接打发出去,剔除其在工程队中的名额。
住的偏僻,信息来源匮乏,本身就一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