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三千之数的佃农(第3页)

 李家世代,用各种或正当,或肮脏的手段,不断蚕食普通百姓们的土地,进行土地兼并。

 超过六千亩的耕地,绝对是一笔极大的财富。

 如今处于夏季,很快就到了秋收的时节。

 黄安必须优先处理这些农田的事情。

 李家虽然倒了,但是种田的百姓和佃农,却是一个也没少。

 李家在城外,通过强取豪夺,或者建设,共持有大大小小五个庄子。

 这些农庄,就分布在农田四周的区域。

 如今,这些农庄都控制在黄安的手里。

 他之前安排张时和姚亮,维持五个农庄的秩序,并且抓捕管理农庄的李家人,或者忠诚于李家,替李家办事的管事。

 在早上的时候,张时就派人将这些农庄中,村民们的身份信息统计册子,亲手送到了黄安的手里。

 这五个农庄,共有612户人,总人口达到了3214人。

 其中卖身于李家的佃农,就有2211人。

 剩余的1003个人,即将也处于卖身为奴的境地。

 说是佃农,实则就是农奴。

 世家大族,有无数手段,可以将一个正常的温饱耕种家庭,打落成一个卖儿卖女,甚至将全家都被迫卖掉的农奴家庭。

 一代为奴,世世代代都为奴。

 就永远也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了。

 在丰安城主府中的户籍统计卷宗上,甚至没有这些人的信息。

 他们中的一大半,都是李家的隐匿人口。

 当然,这3214人,现在并不是都生活在农庄当中,在农田忙活。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进城了。

 他们进城,不是打工,也不是当小贩子,赚铜钱补贴家用。

 而是进入李家府邸,在李家府邸充当下人和杂役。

 因为如今是夏季,农活还不是那么繁忙,他们这些农人,有手脚灵活,机灵的,就被另作他用了。

 世家大族,可是比资本家还要狠得存在啊。

 他们根本不会给人一个喘息的机会。

 黄安当即将农庄村民的身份信息记录册,以及之前统计好的,在李家府邸,被看守起来的下人和杂役的统计册子,交给了晁穆。

 他需要晁穆帮忙,将两个统计册当中,重合的人,全部筛选出来。

 并且,为李家的下人、杂役,以及在城外各处农庄的村民,建立一个类似户口本一样的档案表。

 这个工作,很是繁杂。

 若是靠黄安自己派人去干,对照着人名和籍贯,一一对比,排除,再整合统计。

 那估计要耗费至少两天的时间,估计眼睛都能看花了。

 但交给晁穆,就很容易了。

 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直接大数据扫描,然后电脑对比整理。

 短短五分钟,黄安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摞像模像样的登记册。

 每一个下人、杂役、村民的姓名、性别、年龄、有无残疾、婚配、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就全部登记在册。

 登记册是纸质的,材料和幽州城记录公文的材料,一模一样。

 笔迹也和黄安的一模一样。

 甚至不考虑时间上的差距的话,黄安能直接将其交到赵师姐和骆飞瑶手上去。

 黄安拿上登记册,又带上晁穆准备好的,《关于开发李家田产、商铺、府邸等不动产的建议和详细策划书》,匆匆叮嘱了几句后,就直接离开了。

 回到李家府邸后院的库房当中,黄安摊开记录册,就直接开始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