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未雨绸缪(第3页)
再往下左右两端山腰处,就是余茂和徐坤两人极其亲信,家属居住的。
黄安是最后来的,自然是最下面。
心中吐槽,黄安倒也不会生气。
这里脏是脏了点,但可能是整个寨子中,收拾起来最简单的地方。
因为绝大部多数时候,山风一直是从下向上吹的。
那股脏味儿臭味儿,总不会从山上往山下蔓延。
他明日起来,开完会后,让亲卫们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居住的这一片区域的卫生,进行彻底的清理。
同时,将从山上的排污水道,往两侧远离居住地的山道上挖。
虽然自己并不打算在下林寨待多久,但自己的亲卫们,以后可是会常驻在这里。
今日宴席上,不单单是吃酒的问题,同样的,师兄弟商量了寨子的利益分配问题。
四人每人身后都有靠山,利益自然是要分开算好,还要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毕竟,他们三人每年都要向身后的靠山,送上“保护费”。
整个下林寨资产众多,大的山头就有四座,现在四兄弟一人一座,倒也好分配。
田产这些不多,全靠各自的手下打理。
下林寨最大的利益来源,就是把持着丰安县和汾县两县,通往幽州城的这条唯一的道路!
几乎每三四日,或者四五日,就能凑齐一二百,甚至更多的人去幽州。
同样的,两县往来幽州和汾县的商队,除了固定的人头费之外,还要交抽成费。
这一趟下来,约莫三百两左右。
利益分配很简单,师兄弟都有自己的班底,按照一人一月的方式,轮流着来。
在黄安未加入下林寨之前,运行的就是这一套规则。
三兄弟每月轮换着带自己手下人进行护送,银子自然是单独拿的。
现在黄安加入,手下又兵强马壮,自然也能从中分一杯羹。
黄安虽然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但也要入乡随俗。
别说,宴会上他的二哥余茂,就让人将五十两的银子,直接拿到了他的跟前!
这五十两银子,就是这两日黄安带着十个亲卫出任务的酬劳。
当然,真实的价钱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余茂倒也没必要在这上面,刻意巴结黄安。
黄安手下银子,算是承认了他也认可这种利益分配的方式。
故而,等这一轮循环结束,也就是从下下个月开始,他就要带着自己的亲兵,做一个月的任务。
现在才四月初,黄安估算时间,那时候刚好是六月份,最是天气最热的时候。
黄安理顺这些,才有心想别的事情,他回忆今日宴会种种,眉头稍稍皱起。
“今日三位哥哥,旁敲侧击地劝我说,给出的饷银太高了,应该缩减一些。”
虽然喝了好多酒,但人可还清醒着。
真的多了吗?
半响后,他摇了摇头,暗道:
“师傅当这个火器司主的过程,并不算光彩。实力上也差了一大截,日后出现变故的可能也大。
这些亲卫以后必有大用!就算暂时用不上,这大明如今风雨欲来,未来怕是避免不了战乱。
我今日能集齐这些兄弟,天意如此。必不能让他们白白从我手中溜走,决不能离心离德!”
黄安判断,这些亲卫,日后必然会有大用。
是他在未来大概率可能到来的乱世中,保命的资本!
大明国祚已经有八百年之久了,黄安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能很容易看清现在平稳水面下汹涌的暗流。
连边军当中,都成了这个样子,贪官污吏横行,大头兵成了各位大人物的私兵,军饷贪墨的程度,能让他都触目惊心。
种种迹象表明,大明已经有了亡国之相。
黄安不是蠢蛋,哪怕本意只想练武,并不想参与其中。
但历史车轮滚滚,铺天的潮流不可阻拦,也无法置身事外。
只要师傅在这里,赵师姐在这里,只要他还想在练武,那他注定躲不开,注定会被卷进去。
与其到时候被迫卷入其中,毫无准备,不如早早谋划,未雨绸缪!
黄安觉得,有的大人物,怕是早就为这即将到来的乱世而做准备了。
比如说,刺史府内的那位高大人!
他无比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