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章 他为什么会有嫉妒...


 薄莉有些担心,埃里克又会消失一段时间,这样的话,她的鬼屋计划就得暂时搁置了。

 谁知,第二天醒来,她的床上又出现了成套的衣裙。

 薄莉:“……”

 她心情复杂地穿上,感觉他去开个服装店,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吃过早餐,弗洛拉告诉她,有一位中年妇女看到报纸上的招聘启事,前来应聘了。

 薄莉一听到中年妇女,就想到梅林太太,不由有些警惕。

 她吃过一次亏,不会再吃第二次了。

 来应聘的,是一位黑人妇女,前雇主都叫她“费里曼大娘”。

 费里曼大娘身材魁梧粗壮,手脚麻利,谈吐爽直,之前在一家疗养院里当护工,专门伺候神经衰弱的女病人。

 听见可能要照顾三位畸形人,费里曼大娘连眉毛都没动一下:“我能伺候这些人。”

 薄莉想了想,说:“但我要找的不是医院里的护工,而是可以信赖的家人——我可以信任你吗?”

 她是故意这么说的。

 雇主急着打感情牌,让员工当自己的家人,只说明一种可能——不想按时付工钱。

 如果费里曼大娘是个骗子、小偷,为了快点进别墅,肯定会立马认下“家人”的头衔。

 但如果费里曼大娘是个正经人,听见这话,第一反应必然是雇主不太靠谱。

 果不其然,费里曼大娘眉头微皱,说:“克莱蒙小姐,我虽然皮肤是黑的,但心里是亮的——很多人都瞧不起我们自由黑人,怎么可能要跟我当家人。我不求您像家人一样对待我,只求您把我当成工厂里的女工,按时结钱就行。”

 薄莉先为自己的唐突道歉,然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协议书。

 “我当然会按时付你工钱。”她说,“这是协议书,上面规定了你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以及每月工钱的数额。如果有一天,我没能按时付你工钱,你可以拿着协议书,去找仲裁人申诉。”

 “当然,同样的,如果你消极怠工,我也可以用这份协议书,追究你的责任——”

 “我明白,”费里曼大娘说,“我识字,不是那种没文化、没眼界的人,看到字就觉得有诈。”

 她看完协议书,利落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按了手印:“我知道签这个对我也有好处。”

 薄莉对费里曼大娘非常满意,让她自己挑一个房间住。

 费里曼大娘选了别墅一楼的佣人房,理由是离厨房近,方便干活儿。

 第一次面试就如此顺利,薄莉差点以为自己能在一天内招齐所有人。

 谁知,后面来应聘的人,要么满腔油滑,看上去就像个江湖混子;要么仗着自己在大户人家当过佣人,看不起她一屋子的畸形演员。

 费里曼大娘这样直爽、诚实、通情达理的妇女,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两天过去,薄莉才勉强敲定马车夫的人选。

 话说回来,她好久没有看到恺撒了——那匹脾气极差的白色阿拉伯马,应该被埃里克牵走了。

 恺撒只听埃里克的命令,薄莉并不想念它。

 她真正想念的是埃里克。

 自从那天,他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面前。

 然而每天早上,她睁开眼睛,都能看到成套的衣裙。

 他仍在跟踪她,监视她,为她挑选每天的穿着,只是不再让她看到他。

 让薄莉稍稍安心的是,她关于鬼屋的设想,给玛尔贝写的剧本,他都会翻看,还会用红墨水留下简短的评语,仿佛老师批改作业。

 他的头脑敏锐得可怕,思维冷静而清晰,反应极快,即使是从未涉及的领域,也能迅速触类旁通。

 有时候,她一段话还未写完,他就猜出了她的意思,并给出一针见血的见解。

 薄莉很喜欢跟他共事。

 他太聪明了,聪明到她仿佛没有穿越,还在跟现代人对话。

 不,有的现代人不一定有他那样的眼界。

 他去过太多地方,看过太多风景,学过太多东西,近乎无所不知,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人。

 薄莉很想跟他面对面交谈,可不管她如何恳求,甚至威逼利诱,他都拒绝现身。

 她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不久前,对他来说,恐吓她,还只是一场游戏——寻求肢体接触的游戏。

 现在,她想要玩这个游戏,他却收起匕首,不再像之前那样随心所欲地恐吓她。

 她该高兴还是难过?

 薄莉摇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推到脑后,专心致志地写文章。

 在演出正式开始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做——营销。

 现代社会,想要把一个人打造成商品,该怎么做呢?

 ——立人设。

 就像早年的电视节目,选手们为了拉票,在台上大谈自己的悲惨经历。

 后来,这种拉票方式虽然销声匿迹了,但“立人设、吸粉丝”的方法却永久保存了下来。

 在现代,网友们已经对明星网红五花八门的人设感到厌倦,甚至起了逆反心理。

 但幸好这里是十九世纪,人们还没见过这种营销手段。

 薄莉准备把马戏团几个畸形演员的经历,写成短篇故事,刊登在本地的报纸上。

 接着,雇几名报童,在酒馆、剧院、餐厅、花园和广场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段叫卖。

 然后,雇两个人扮成绅士,在酒馆为此事争论起来,甚至闹到要用手-枪决斗的地步,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力。

 当然,不会真的决斗死人,只是一个噱头,让人们对报纸上的内容产生好奇心。

 薄莉没有当过商人,不知道这方法是否可行,只是姑且一试。

 很多人以为,演员只要会演戏就行了,实际上这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职业——不仅要能剧本上的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去设计角色的台词、走位和肢体动作。

 为了当好演员,薄莉看过不少剧作书,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文笔算不上好,但好在玛尔贝的故事本就惊心动魄,不需要过多修饰,也能震撼人心。

 写完以后,她找到本地报社,塞给经理一笔钱,请他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

 本地的报纸刊登的,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狗丢了,猫跑了,帽子掉在电车上了,某地老鼠成灾重金寻灭鼠专家等等。

 她去投稿时,特地换上了男装,看上去温文尔雅,一表人才。

 报社经理以为她是个心怀梦想、有钱烧得慌的富家子弟,看也没看内容,就答应了下来,反正最近也没什么大新闻。

 起初,人们没怎么在意玛尔贝的故事,直到两名“绅士”为了此事,闹到了要决斗的地步。

 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但在城里掀起了不小的热度。

 很多人都在问:玛尔贝是谁?

 这个马戏团又在哪里,什么时候来新奥尔良巡演?

 薄莉并不急于公布演出日期,继续让人在酒馆等地造势。

 她散布消息出去,要是有人能看完整场演出,而不中途退出,即可获得一百美元。

 如果说,玛尔贝的故事只是引起了小范围的讨论,这一消息直接令全城议论纷纷。

 一百美元!

 要知道,就算在工厂里把缝纫机踏出火星子,一天也只能赚一美元。

 ——马戏团的经理疯了,还是想捞一笔票钱就跑路?

 一时间,女士们男士们都在讨论此事。

 不少人都笃定,这是一个骗人的把戏,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无法看完的演出”。

 除非马戏团经理在玩文字游戏,让他们不吃不喝看几天几夜的演出。

 只能说,马戏团经理的见识还是太浅了,没见过穷困潦倒的贫民。

 ——为了得到那一百美元,哪怕几天几夜不吃饭,他们也会坚持看完演出。

 这事甚至引起了新奥尔良警局的注意。警长上门跟薄莉打招呼,让她别玩小聪明——要是真的有人因为看演出而活活饿死,可不好收场。

 薄莉却神秘一笑:“请您放心,演出不会超过三小时。”

 这下,连警长都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演出,让她有胆子做出这样的承诺?

 薄莉敢做出这样的承诺,当然是因为埃里克。

 她写玛尔贝的故事时,曾对着空气问过一段话: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成功,可能会赚很多钱,成为整座城市的明星。但如果失败,我们可能会变得声名狼藉,甚至身无分文。”

 “你说,我们做还是不做呢?”

 卧室内,一片寂静。

 但她知道,埃里克就在房间里。

 他正看着她。

 在黑暗中呼吸。

 果不其然,话音落下,一个低沉、冷冽的声音在她的耳边响起:“什么想法?”

 薄莉眨了下眼睛:“我们能面对面说吗?”

 没有回应。

 “好吧,好吧,”薄莉有些悻悻,“这个想法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你。”

 他静了片刻,缓缓开口:“我?”

 “只要你能实现我的构想,”她说,“我们就能成功。”

 ·

 薄莉并不知道,她说这话时,埃里克就站在她的身后。

 他早已习惯隐栖于黑暗中。

 没有他的允许,她不会察觉到他的存在。